论文定成败 外语行否决 文凭论高低———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以发表论文数量决定成败,“一刀切”地使用外语否决权,单纯用文凭、学历论水平高低的人才评价弊端,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关注。不少代表、委员指出,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影响正常的研究、工作,导致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学术腐败难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甚至影响到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弊端一以论文数衡量学术工作
“现在我国以论文数尤其是SCI(科学引文索引)录用论文数作为衡量学术工作的最主要指标,如衡量高等学校水平并作为排名依据,衡量科研单位的成就,衡量某一学科的水平,衡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成绩……很多单位都把这一指标的高低和待遇、奖励、经费分配、职称评定密切挂钩。这是一大误导,导致了教师及科技工作者一味追求论文数量。”全国人大代表钱易指出。
代表、委员们指出这种误导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脱离实践单纯做论文,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研究成果的真正价值;导致浮躁、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极大污染了学术氛围,破坏了扎扎实实搞研究、默默无闻潜心治学的学术环境……
“现在出现的一些学术腐败现象,尽管跟虚荣心、职业道德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上面’对他们的要求:论文没有数量不行。”全国人大代表胡丹对此颇感无奈。
而实际上,SCI在国外只是图书馆所编的索引目录,是便于学者查找资料的工具书。美国在进行学术成就评价、评估、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SCI这一概念。
黄维义委员认为,论文数不能代表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而应看其创新能力,看是否有重大科技成果。没有创新的论文,再多也没用,要让论文回归原位。在国外,学术评价主要看国际同行的认可,由全世界这一领域排名前几名的同行进行评议。主要按照发表论文的数量进行评价,则很难准确客观,必须改变这一标准。
■弊端二晋升职称外语具有“否决权”
“现在社会上几乎各类人员的任用、提升都以考外语为前提,迫使大家苦学外语,而不去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不去追求业务上的精通和造诣。其实许多专业与外语没有多大关系,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中医、体育等等。”钱易代表列举的这种现象,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管是否有用,如果不能通过外语统一考试,那么在晋升职称时就会遇到很大麻烦,因为外语是职称晋升的一个具有“否决权”的条件;一些高校过分强调英语而忽略专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外语上花费掉大量时间;不顾实际需要,不管对从事基础
理论研究的人还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单纯地用外语考察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代表、委员们在指出上述直接表现后,还特别强调了许多负面影响:在不少领域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助长造假之风。
“我非常佩服那些沉下去一心搞研究、摒弃职称等外在评价的人,他们不会因职称等而去应付,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他们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外语。但在现实情况下,这样做很难。”黄维义委员说,对外语的要求应从政策上有所改变,要结合具体岗位分析,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外语,不要把通过外语关作为硬性规定,外语要学以致用,不能成为摆设。
■弊端三评价人才以文凭论高低
“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如果我们评价人才按学历、职称来进行,将难以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真正的人才,路肯定会越走越窄。”代表、委员们对此非常认同。“现在社会上评价、使用人才多以文凭论高低。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博士比硕士水平高,硕士比学士水平高,有文凭的则比没有文凭的强。其实,博士、硕士、学士并不能代表其科研水平的高低。”黄维义委员提出。
钱易代表说,现在有一些在职人员花钱,甚至用公费到高校申请做博士后研究,实际目的并非做研究工作,而是图一个虚名。这是因为现在许多单位包括一些人事部门对博士后予以更高评价。虽然博士后并不是比博士更高的一个学位,但这样的标准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埋没许多有能力但文凭不够的人才,而一些能力不足却文凭高的人又会浪费大量宝贵资源,而且会给社会评价人才造成混乱。
假文凭泛滥在近几年已成为一种公害,这与“以文凭论高低”的不科学人才评价标准有直接关系。变了味的“文凭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社会现象,它还反映出社会评价、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健全。
代表、委员们提出,重视学历可以,但更要重能力。不要过度放大文凭在评价、考核一个人中的作用,必须尽快实现从重学历到重能力的转变。
观点
人才评价
不能再做表面文章
“论文、外语、文凭”这三大指标,在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积极作用不可否定。然而,仅仅以这三个指标论人才、论英雄,却伤害了不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切实消除这些弊端,就必须改变人才评价中只看“论文、外语、文凭”等“表面文章”,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比如,评价一个学科或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不能只看论文,可以考虑引进国际惯例,采用同行评议;根据实际需要对外语水平的高低提出要求,如果一个岗位不需要使用外语,何必以外语水平作为一项前提条件呢?逐步形成重实际能力,轻文凭学历的良好风气。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还要允许失败,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这在科技领域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科学研究项目几乎无一失败,在成果鉴定中几乎都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等评价,这不符合科学规律。科技项目评审中的某些观念、做法,如“凡遇风险、一票否决”等,虽然减少了选题失败的危险,但容易导致扼杀创新,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当然,人才评价的弊端不是一时形成的,改变这种状况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尽快行动起来,要有紧迫感,否则负面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