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5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本期关注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力争把您还没有注意到的信息挖掘出来,展示给您。
: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星河摘星:采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几大亮点
亮点一:报告“成绩篇”减少,“问题篇”增多
政府报告中对去年工作的回顾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对去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的肯定,例如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改革开放迈出很大的步伐,社会进步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同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做了全面的分析。虽然总的来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主要内容和写法与过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报告中对存在成绩的篇幅比以前少,问题的篇幅比以前多。关注民生的内容、份量更加重。
2006年政府报告对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当前所存在的一些新的问题,毫不回避: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增幅偏高。三、是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些问题,例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五、安全形式还是依然严峻。总理还指出我们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比较滞后,效率仍然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情况比较突。
政府报告集中体线了务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作风。
亮点二:全文突显“平民情怀”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科学态度和它的“平民情怀”,它的科学态度表现在对成就充分肯定的同时,对问题和困难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也毫不回避!特别是总理用相当大的篇幅分析目前我们所存在的一些新的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增幅偏高;三、是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些问题,例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五、安全形式还是依然严峻。同时还指出我们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比较滞后,但是效率还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情况比较突出。
亮点三:与“十一五”规划联系紧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和“十一五”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落实“十一五”规划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将过度依赖对外出口的增长模式,转变为内需拉动的增长模式。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拉动内需?孙立平教授认为政府应当汲取90年代后期那次拉动内需的经验教训。那次拉动内需最主要的方式,一个就是用降利率、削福利、涨物价来赶储蓄出笼。一个是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前一个措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次扩大内需应当将重点放在调整利益关系,增加当期收入,减轻民众负担,通过社会保障增强民众对未来的信心的方式来促进内需的扩大。[详细]信息传真:看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数字信息
1. 出现令人欣慰的5个数据
难能可贵的9.9%:
2005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来之不易的291:
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291亿斤,达到9680亿斤。
促进和谐的1168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令人欣慰的152:
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
已成历史的2600: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详细]
2. 物价调控3%背后有深意
今年物价调控指标定得比上年实际情况略高,是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必须调整,会对其它行业产生关联影响,会影响到居民消费价格。
--公共事业服务价格还要调整,水、垃圾处理、公交等公共服务价格很多还要财政补贴。
--国际市场价格。
3%的涨幅总体上看是温和的,但在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价格变动。[详细]
3. 九亿农民九喜临门
仔细阅读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与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照,记者发现温家宝总理去年两会作出的惠农承诺,件件有了安排,给9亿农民带来九大欣喜。[详细]
4.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8%左右
200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一速度与2005年预期指标持平,但相比连续3年平均10%的速度,低了两个百分点。设定8%,是高了,还是低了?
过快过慢都不行
8%里面不能掺水分
正确应对突出矛盾
[详细]
5. 贴近民生科学发展的5大信号
梳理报告中的关键词和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工作贴近民生,贴近实际,科学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真诚回应百姓期盼的务实态度。
——国家投入造福亿万百姓。
——多项改革措施“剑指”深层次矛盾。
——新的预期目标力促科学发展。
——新颖的报告形式凸显立足当前的深意。
——清醒的认识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
[详细]
海外视角: 外国媒体怎样读我《政府工作报告
德国新闻台报道,
德国中央银行代表马汀·迪勒刚到中国4个月就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他感到非常荣幸,“不同背景的人们坐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非常好。”来之前,他考虑了很多问题,但发现报告里基本都涉及到了。保护知识产权、反倾销等问题,是欧盟各旁听代表最关心的。他们说,“两会”将就以上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还包括西方人关心的环保和教育等议题。可见,大会更趋向务实及解决实质性问题。
法新社
报道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目标是均衡受益
美联社
电文称:政协新功能 信息传递者
俄塔社
报道:“两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详细]
《欧洲时报》
报道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是目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愿望已经初步实现了,现在应该是让大部分尚未富起来的人逐步富裕起来的时候了。中国政府新近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可谓恰逢其时,让我们拍手为它叫好。
韩国媒体
6日纷纷报道和评论,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的消息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国已开始从大国迈向强国;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充满自信,震撼人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憧憬。
《朝鲜日报》
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中国领导人正确地指引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并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
《东亚日报》
的文章说,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通过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