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陈海啸代表:医疗体制改革需潜心而为
今年“两会”上,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深得民心,解决却是个天大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一言以概之。
陈海啸指出,新形势下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现有医疗资源总量不够,结构不合理,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主要是指到大医院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难,看病贵主要是到大型医院看病的诊断治疗费用贵。
医患关系:弄清楚医院为谁而办
作为医院院长的陈海啸也不得不承认:“医患关系确实紧张。医院需要赚钱以维持正常的运作,百姓则追求免费或者少花费的医疗。现有医疗资源的稀缺更加深了这种矛盾。”
“弄清一个问题:医院是为老百姓而办还是为自己而办?问题就好解决了。”陈海啸说,“正确的办院导向应该以病人为中心,毕竟医院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
树立了正确的办院导向,还必须通过制度来保障落实。比如建立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合不合格,病人说了算。”
陈海啸认为,既然医院长期以公益事业的形象出现,那么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尤其是要培养出一批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医疗质量:国家应有统一标准
十个医院看同一个病人,可以开出十个不同的方子。这种说法乍听像个笑话,但是陈海啸表情严肃:“没有统一的国家医疗质量标准,出来的结果就是五花八门。比如你说一个医生是‘过度治疗’,那么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各医院、各地方都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造成了医疗行为不规范,医疗腐败也乘虚而入。”所以,他建议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质量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医疗行为。政府监管也应重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看病次数,这样才能减轻百姓负担,降低医疗成本。
社区医疗:治“未病之病”是上策
“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社区医院应该是个健康管理机构。通常百姓去那里都是为了看‘小病’,社区医院不仅仅是看‘小病’,更应‘早看病’,特别是看‘未病’!”陈海啸说。
古语云:“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陈海啸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谱”发生变化,社区医院应该主要承担起看“未病”的责任,发挥“早防,早治”的优势,使小病不成大病,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治疗效率。这才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解渴之举”。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需潜心而为,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在进步。” 陈海啸说。
钟南山委员:早防早治是破解“看病贵”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无论是在全国政协医卫界还是农工界或者人大各代表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都成为委员和代表们议论的焦点。“这已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公平正义,也关系到政府的威信。”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一次讨论会上说,“一个人得了病,如果就因为交不起钱得不到治疗而死亡,在感情上是无论如何过不去的!”
问题一大堆 办法一箩筐
投入问题首当其冲,因为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且逐年下降。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个人承担着56%,超过一半。中国卫生资源分配又极不合理,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4。于是,要求增加政府投入的呼声日渐高涨,但限于财力,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针对药品购销体制导致药价虚高,提出了“医药分离”的办法;针对公立医院逐利、拿红包吃回扣、见死不救、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很多人把问题根源归结到医疗卫生“市场化”上;针对参加医保人群比例低,“全民医保”概念的提出引来诸多争论。这些办法中,治标或治本,兼而有之。
早防早治早诊胜过高精尖医疗设备
然而,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另辟蹊径,在社会上普遍提出的解决办法之外,着重提出“战略前移”,即把重点放在早期发现和防治上。他认为,早防早治、群防群治是破解“看病贵”、“看病难”最便宜、最有效的办法。
钟南山在近日举行的医卫组联组讨论会上说,“看病贵”大部分是看大病贵、看重病贵,中晚期的病很难治疗,当然会很贵,而治疗早期的病不会太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导向。
早防、早治、早诊胜过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对此,钟南山解释说,与1963年相比较,美国1998年治疗冠心病和中风的病死率分别降低了59%和64%,节省了难以计数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不是靠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取得的,而是靠社区医疗里周全细致有效的防治措施,引导民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社区医疗将医院坐诊式的被动治疗变为上门服务式的主动防治,是治疗观念上的一个转变。
政府投入比例需要明确
在清楚早防早治的战略意义后,关键是如何实施和鼓励。“在中国为什么预防工作没人搞?社区医疗为什么这么薄弱?”钟南山自问自答,“因为不赚钱,没有收入保障。如果不投入,社区医疗无从谈起”。
钟南山说,在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投入很清楚,但对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比例尚没有明确。他说,只有投入比例明确后,各项措施才能很好地推展开。
建议在本科阶段建立全科医学系
钟南山说,要真正使“小病不出社区”,必须培养一支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全科医疗人才。大医院里多的是专科医生,而社区医疗需要的是能治日常各种病症的全科医生。目前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被认可,就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全科医生。他举例说,广州社区医疗单位中,中专或以下文凭的医生占60%。
医学院校中基本上没有培养全科医生的本科教育,只有硕士和博士教育,本科生学完专科知识毕业后,还要经过几年的培训才能取得全科医生上岗资格,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但在中国目前社区医疗很薄弱的时候很难行得通,因为他们不愿到社区医疗单位服务。所以,许多社区医生只能由文凭较低的专科医生转岗而来,有的只接受了两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就上岗了,医疗水平难以让人放心。
钟南山建议,在医学院校从本科阶段即建立全科医学系,学生毕业后在大医院进行短期训练后,再到社区医院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才能留得住、用得上。只有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并且完善配套措施让他们人尽其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社区首诊制”才能得以实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