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择校费”“乱收费”“教育成本”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中被代表、委员多次突出地提到。在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声中,教育不公平“一黑二斜三苦四丑”的特点也暴露无遗。
“虽然是很不好看地给它画了个像,但目的是给它治病,希望教育能更加健康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钰说。
■一黑 择校费成吞噬公平黑洞
据媒体披露,在重庆市巴蜀中学,择校费起步价4万元,490分以下每少10分增加5000元。 在重庆最好的重点中学,每年收的择校费竟然高达3000万元!任玉岭委员说,教育不公最大的问题是“择校费”。由于监管失位,“择校费”已成为吞噬教育公平的黑洞,导致富校更富、穷校更穷,形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
■二斜 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
民进中央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1995年到2002年,东部3市(北京、天津、上海)与西部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3.23倍扩大到了3.85倍,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2.65倍扩大到了3.39倍。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则更大,以2002年为例: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
此外,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向强校倾斜。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导致了同一地区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黄泰康代表说,从这明显“倾斜”的两点看,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嫌贫爱富”的不公平现象。
■三苦 苦了家长、弱校和农村
在“择校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因素作用下———
苦了家长: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择校费,让很多家长“望学兴叹”。而为了孩子能挤进“好学校”,家长们不惜降低生活标准供孩子上学,教育成本激增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的心头之苦。
苦了弱校:全国共有55万所中小学,其中2%左右为省市级重点学校。最保守的估计,光择校费一项,全国一年至少在百亿元以上。而这笔巨额的费用,在被上级主管部门“提成”一部分后全部装进这2%“大款”学校的腰包。
苦了农村:在农村,由于乡级财政能力的不足,县际之间、乡际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义务教育实施受阻。农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现象依然存在。
■四丑 特权、霸道、垄断、腐败
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不公平首先暴露出的是特权思想和公权垄断。手中掌握教育资源的人家的孩子有好学上,有钱人家的孩子花钱买学上。
而这种特权和垄断的存在,又衍生出了霸道作风和教育领域内的腐败。这种霸道,不仅体现在民办学校无法与公办学校公平竞争,也表现在个别好学校盛气凌人的作风上。有了这些温床,必然滋生腐败,近几年教育系统频发腐败大案就是一个明证。
方廷钰委员说,富优贫劣、东“肉”西“汤”、城足乡缺、公霸民弱,这所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形式,都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而教育不公导致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是一剂“毒药”。据新华社
■相关
河北调低择校生比例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设区市市区的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含在县镇办学的市直属省级示范性高中)择校生比例最高限额由原定的40%一律下调为30%。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加收任何其他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