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狄多华面对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和庞大的需要救助的人群,政府需要做什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辜胜阻委员呼吁政府强化再分配功能——通过财税措施进行第二次分配和引导慈善捐赠进行第三次分配,缩小差距,缓解矛盾。
辜胜阻委员引用数据说,根据国际组织专家的估算,中国10%最贫困人口消费份额只占1.8%;20%的贫困人口消费份额只占4.7%。统计表明,中国农村有2600万人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将近5000万人刚刚脱贫。此外,2200万城市居民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加上残疾人口等其他生活困难者,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数以亿计。
辜胜阻阐述了三次分配的内涵: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益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以社会保障等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是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自觉自愿的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是慈善捐赠,包括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等。
“但我国目前慈善事业面临六大问题。”辜胜阻委员一一列举:社会捐赠规模小,1000万工商企业有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税收激励作用不力;捐赠范围小,捐赠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习惯和公众行为;捐赠渠道分散,体制分割严重,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慈善组织和基金会作用不大;慈善捐赠还仅限于被动的捐钱捐物,志愿服务和义利兼顾型的战略性捐赠较少;监督机制缺失,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待提高;建立在对陌生人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基础之上的慈善文化和捐赠风气有待强化。
辜胜阻委员建议完善税收激励机制,降低慈善捐赠的“交易”成本,将目前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税前扣除额度由应纳税额的3%和30%作适当调整,调动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积极性,加强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建设。
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常常设有附属的基金会,这是国外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辜胜阻委员认为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应针对新兴的富人群体,加大对新富群体的重点劝募力度,发展大型企业的慈善基金会。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