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卫生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 农工党中央
内 容:
一、目前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待加强
非典之后,各级政府对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出了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但公共卫生投入状况还远不适应发展需要。据卫生部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已由80年代的平均3.1%下降到2002年的1.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001年,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中,我国政府人均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居第131位。199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支出中,财政拨款占75.2%,2002年,这一比重下降为41.7%。就投入数量而言,近十几年来,尽管总体规模逐步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高,较之发展中的公共卫生事业而言,几近是杯水车薪。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仍不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不是卫生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应由政府主导,以卫生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紧急的系统工程。正确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保障。非典时期,各级政府加强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制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发现及报告工作质量方面还亟待改进。由于缺乏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发展态势预测评估和危害性评价,致使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br>
(三)、日常运转经费和持续发展资金短缺自非典以来,由于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通过国债、贷款以及各地筹资项目的实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条件,一栋栋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但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支撑条件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再加上中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有的地方配套资金往往因为财政困难不能足额到位,使得这项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多数地方财政投入不能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业务活动经费,使得一些公共卫生机构仍然在为生存而忙于创收,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也就出现了有钱盖楼、无钱运转、无钱发展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各地十分普遍。
(四)、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差农村卫生工作仍未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基础薄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服务网络不全。一些地方乡(镇)卫生院主要是以承包性质存在,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二是公共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卫生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全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实际业务收入36.6亿元,其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7%,一些地方更是高达80%以上,而财政补助为3.2亿元,仅占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实际支出的18.4%。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策略仍以谋生存为主要奋斗目标,普遍存在重医轻防、以药养医和以医养防的现象,重心移向以医疗为主的营利性业务,而需要财政投入作保障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缺人做事,缺钱办事。实际上、绝大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疫区、病区大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及实施力度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国民健康面临着双重疾病负担,一是传染性疾病,一些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等)近年对我国公共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已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出现回升势头;二是慢性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过去十年经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总数增加了14.3%。疾病经济负担逐年增加,经济损失呈明显加速趋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应注重专业机构体系的完善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调整卫生资源投入比例,加大重点预防卫生策略的制定及实施力度,重视医学行为干预的关键环节,发展符合成本效果原则的干预方法的规范和指南。确保三级预防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执法
1、加快《公民健康保障法》或《初级卫生保健法》等卫生基本法的制定。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卫生方面的责任。
2、针对重点疾病的控制,制定专门法规。如《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防治条例》、《营养改善条例》等,使疾病控制有章可循,依法实施。
3、加强执法监督,使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做到依法行政。特别要全额保障监督机构的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增加现场监督的频率和次数,提高监督执法质量。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当前农村卫生工作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乡村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差,常规设备简陋。大部分乡村卫生所目前仍以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施诊。建议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明确乡、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并落实到位,切实改变农村卫生工作被忽略、无人管的状况。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的规划,特别应重视偏远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广泛参与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利益,是卫生工作公益性质的主要体现。有关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或者习惯是当今许多需要控制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众自身不参与不行。特别是在一些高危行为控制和干预工作中,社会中介组织和感染者自身的参与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合作,引导、支持民众的参与。
(五)、加紧制定配套政策,完善计划免疫经费保障去年开始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计划免疫不仅疫苗免费,连接种器材、接种服务都必须免费。中央财政只负责疫苗费用,其他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有些地方财政根本负担不起应承担的费用,这就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基层医疗单位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该打的防疫针不愿打了,工作缺乏主动性。长此下去,就会出现很多免疫人群空白点。建议国家在实施计划免疫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六)、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们应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加广泛地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资源,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国家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体系机制,加快我国重点疾病控制的工作进程,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