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关于规范大学教材图书发行市场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会同监察部、新闻出版总署研究办理
提案人: 民进中央
内 容:
当前,高校教材图书发行中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非但没有被谴责和禁止,竟越来越被默认为高校教材购销当中的行规,可以在教材招标会上公然作为条件公开讨价还价,不能不令人堪忧。
其一,高额回扣。在教材图书发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方面,某些出版社或出版社下属的图书经销商或教材代理商经常会采取给相关责任人好处费(1%-5%)的方法进行公关,以确保拿到订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负责订购教材(或图书)的教务处、教材科、图书馆负责人、院系负责人或经办人则公开向出版社或经销商提出降低折扣,按图书标价数量开发票、按折扣价结款、差额部分返还等要求,否则不给订单,并声称,各大学订购教材、图书收取回扣(10%-30%)是行业惯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创业分流、减员增效明确规定,教材科或使用教材的院系都实行津贴自理,意味着创收来源只能是回扣款。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计财处、教务处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禁止。有些学校明知出版社有回扣,也只是要求教材科向学校部分上交教材回扣(10%-20%),其余允许自行掌握。管理相对较为规范的学校教务处、教材科或院系单位则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把收取的回扣当作岗位津贴或加班费发给小集体成员;管理较为混乱的学校领导或经办人则会独断专行,私吞或在有限范围内私分回扣所得。
基于出版社或教材经销商要给教材科留出足够的教材折扣空间上交学校财务,又要保障责任人或经办人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便不得不采取对教材加价、降低折扣、多给回扣等对策,以保证自己的出版利润,而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显然最终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其二,教师免费培训。自1998年某外语专业出版社开始了教师免费培训的先例以来,各出版社为选用大型基础课教材的任课教师进行免费培训便成了行业惯例,特别是大学公共英语课教材。显然,为教师提供免费培训课程是选用教材的先决条件。而这种所谓的教师培训,出版社除了要承担全国各地学校教师(领导、甚至包括随行家属)到达培训地的往返路费、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观光旅游、礼品等费用以外,还要面临培训逐年升级的压力--从国内到国外,从有实质内容的培训到纯观光旅游,从80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儿童家属,只要学校提出要求,出版社就要全力以赴,否则将会面临客户不满意、明年不用教材的警告。这种以旅游为主导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变相腐败,无疑增加了出版社的负担,而最终坑害的依然是读者和学生。
其三,科研返款。所谓科研返款是指出版社向用书的教学基层单位按订货总价格(发行码洋)和行规比例(5%-10%)进行现金返款,理由是出版社应该支持教学单位的科研教学活动,否则选书、用书教学单位教师们心态很难摆平。这种现象在大学基础英语教材、计算机基础教材购销中尤显突出,部分用书单位甚至把返款多少作为选购教材的基本条件之一。为了获得教材平等竞争的机会,各出版社无奈不得不为之。显然,这不仅对出版社的正常经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社会、对读者、对用书单位或对当事人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大学教材图书发行市场中,许多潜规则大量存在,以上现象只是当前我国高校教材购销体系弊病的一些集中体现。有效规范高校教材市场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建立正确的教材供应体系,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监察力度,更需要各出版发行单位加强行业自律。
一、重建高校教材发行体系
1.全面取消高校教材统购统销,实现学生教材的自主购买
高校的教材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保障学校课前到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不应以赢利为目的的。但近年来,许多经销商为了拿到学校的教材订单,给教材科的负责人回扣或各种好处,教材科的工作人员也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捞取各种利益。这是严重背离教材科基本职能的腐败行为。当前,教育部已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学校强制学生购买教材,但各高等院校用量最大的基础教材,如大学英语教材及政治教材,依然由教材科统购统销,问题依旧严重。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即所有教材均由任课教师指定教材版本或划定教材范围,学生自行到书店购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购买新书,也可以购买高年级学生用过的教材,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2.建立与完善校园书店的采购与供应体系
一旦取消了教材的统购统销,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学生能够方便的购买到所需教材,校园书店可以成为最重要的阵地。目前,我国的校园书店体系尚不成熟。随着教材科功能的逐步弱化,越来越多的书商,甚至出版社都将目光转移到校园书店,也预示着这一市场必将重新洗牌。国外校园书店的一种重要模式,是采取由大型图书中盘(批发商)与校方合作,由校方提供经营场所,书商负责经营,与学校分享利润或为校方设立奖学金的合作形式。在我国,由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超级中盘,且几乎所有出版社均自办发行,因此在构建校园书店完整发行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出版社与书商都应发挥应有作用。
二、加强出版行业监管与自律,避免出版社之间恶性竞争当今的高校教材市场,从组稿出版到渠道发行,从销售返、免费培训到科研经费支持,各个环节都充满了不正当竞争。前文所描述的几种行规表现,是出版社为争夺教材市场的非常手段,是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及院系教师在利益驱动下的表现,也是出版社竞争不择手段的必然结果。因此,呼唤一个平等、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避免恶性竞争的不断升级,是高校教材市场的迫切需求。新闻出版总署作为管理出版行业的最高政府机构,应对部分出版社针对大型基础课教材(英语、理工基础课等)的教师培训及科研返款等市场行为加强监察力度,设立举报制度,严肃处理变相的腐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个别性质严重,在行业中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出版社,应责令其停止不当行为,并处以罚款甚至停业整顿的处罚。
三、完善高校教材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教学顺利进行高校教材发行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是应该被禁止的,而高校教材的售前、售后服务也是急需完善的。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大量涌现,给教师的备课授课带来了新的考验。作为教材产品的出版商,出版社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力量,为教师、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首先,要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教辅材料,除主干教材外,学生辅导书、教师参考书、配套习题、教学课件等都必不可少;其次,建立并完善出版社网站的教学资源建设,方便师生浏览、下载信息以及在线交流;第三,有条件的出版社应大力发展院校代表体系,通过学院代表深入院系,与教师及时沟通,收集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发掘优秀选题,以促进教材不断改进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