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关于城市建设中的地表封闭问题与对策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建设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 农工党中央
内 容: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材质覆盖土壤表面,形成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的同时,也给城市生态和环境带来了显著的不利影响。
一、封闭地表显著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涝灾害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完全封闭的地表在产流降水(就是足以开始形成径流降水量,通常约10mm)的条件下,其径流系数将高达0.9以上,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降水都将转化成地表径流。暴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的加剧将增加城市排水的压力,而通常排水管道的能力难以满足短时间内大量地表径流的排泄,造成严重的地表积水,在低洼地段尤其严重。特别是一些地处季风气候区的城市,在雨季和台风季节,每年都有多次的洪涝灾害产生,给群众带来严重的财产甚至生命损失,给道路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城市公共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灾难。
二、地表径流对城市地表水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由于城市地表存在大量的尘土,其中包含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径流的形成虽然似乎能洗涤地表,但也能将这些污染物快速地带入了城市河道。据研究,城市地表径流中的COD可以高达104mg/L,重金属的含量可以达到千克中含数十毫克,同时还有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甚至超过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含量。大量含污染物径流的形成和排泄,无疑加重了城市地表水体的污染负荷。
三、水分下渗的减少不利于对地下水的补充
缺水,一方面使城市树木生长受到威胁(封闭也造成通气不畅不利树木生长),另一方面,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与此同时,由于水分下渗的减少,使城市土壤本来可以发挥作用的环境净化功能不能被有效利用,土壤水库功能不能发挥。过度的城市地表封闭还将加剧城市热辐射,使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大。
为此建议:
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地表封闭
避免和减少城市地表封闭首先需要规划部门基于城市生态理论进行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合理使用原来通透的土壤表面,最大程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在局部建设中,只对确实需要封闭的地方使用最低要求的封闭措施。
2、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和建设部门采用更加节约、更加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建设方式
城市建设过程中减少封闭。园林、非主干道路、停车场等都可以采用半封闭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地表封闭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比如德国在州一级就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不同的情况下限制封闭地表的出现,或者采用经济手段鼓励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具体的参照标准。德国早在1973年就制订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设计指南》,所有重要的路面结构都要设置内部排水系统,否则路面为不合格,要追究法律责任。此外,新的《混凝土路面砖》标准中规定,如果制造有面层的路面砖,面层混凝土必须与基层混凝土牢固黏结,并有10%以上的空隙,使水能够渗入地下。德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3、改进道路施工工艺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改进城市道路施工工艺。如在城市和乡村铺设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砖与砖之间采用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对于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的地面,选择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这样有利于杂草生长,也使地面有透水功能;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的绿化地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留出空隙,空隙中留有泥土,使天然草可生长;房舍周围、校园和公园的步行道上,由于往来行人较多,可采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由大小均匀的石子散落而成的路,不仅地面透水性好,而且还不长杂草;城市街道的主要路面则用有孔砖加碎石来铺设,即在砖孔中撒入碎石,这种地面不生杂草,但可使雨水顺利渗透,其地面热反射也大大低于全硬化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