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2005年南京市民平均候车时间达到5.80分钟,是1999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年,创下7年最高值。
近日,由南京市建设委员会、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等共同编撰的《2005年南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正式出炉,年报对南京公交综合发展水平、市民出行方式、道路拥堵状况等问题做了详细研究,一系列权威的调查数据表明,南京城市道路拥堵将继续一天天加剧。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钱林波博士肯定地说:“南京今年大部分本没饱和的道路都已接近饱和,必须尽快改善公共交通的综合服务水平,否则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南京路堵无法有效缓解。”
公交客流比非典那年还少
很多市民对于2003年那场“非典”风暴记忆犹新,市民们频频“逃离”公交车,改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交车里都空荡荡的。
“那一年市民乘公交车比例跌到了24.1%,对南京来说这个数字很低。2004年数字有所上升,可我们没有想到,2005年这个数字竟然大幅度下降”。钱林波告诉记者,2005年南京市主城居民公交出行方式比例为22.6%,比2004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为5年来最低。钱林波分析,南京公交一天的客流量大约200万,损失2%的客流就是4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重新选择了步行和自行车,还有少部分被出租车、单位车辆和私家车分流。
“这个趋势不太好,坐公交车人越少,相应地面道路资源占用的人就越多,长此以往南京路会更堵。”
钱林波担心地说,政府必须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公交综合服务水平,把失去的客流拉回来。
城东居民对公交最不满意
《年报》将市民对公交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今年南京市居民对公交服务的满意度比例为39.39%,比2004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为6.77%,为历年来最低。
本次调查将南京城居民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南居民满意程度最高,比例达到50.7%,比2004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但去年处于中游水平的城东地区,今年一跃成为公交满意度最低的地区,有12%的居民对片区内的公交“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专家分析,城南地区满意度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铁的开通,至于城东地区则是因为本身路网密度较低,进城线路都要路过龙蟠中路,从去年开始这条大动脉改造,严重影响了东部地区的公交综合服务水平,市民反映强烈也是情理之中。
不满意焦点:挤、慢、等
2005年市民对公交车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为“等车时间长”、“车内过于拥挤”和“等车时间不准时”,不满意比例分别占31.1%、30.7%和20%,与2004年相比都有所上升。其中城东、城北地区最不满意的就是“车内拥挤”、“等车时间长”;而城南、城西和城中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还有“不守时”。钱林波介绍,市民对公交车不满意的原因都和“时间”有关系,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2005年全市几十条道路出新施工,路况比往年差,公交车运行速度受限制,导致公交车到站时间不准时,乘客等车时间被延长。
钱林波分析,今年随着城市道路施工完成,公交服务质量将随之上升,居民不满意率也会下降。
换乘时间6年来最高
《年报》显示,2005年南京市公交车市民平均换乘次数为1.33次,比前一年略有上升(1.23次),满足规范小于1.5次换乘的要求。
但乘坐公交的平均换乘时间大大上升,从4.96分钟升为6.39分钟,增加了1.5分钟,为6年来最高水平。
钱林波介绍,时间增加主要是因为南京市一年来主城道路建设量激增,导致公交经常临时改线,“原来在一个站的几条公交线,因为施工临时调整到其他地方,肯定会增加换乘的次数和时间,但这都是临时性的。”
等车时间平均5.8分
如今早晚高峰等公交车能让市民等得“抓狂”。
记者曾在不久前瑞金路25路公交车站现场体验。傍晚6点05分到达车站时,只有两三名等车的乘客。等车的市民越来越多,这期间有不少乘客干脆直接打车走了。记者在坚守了31分钟之后,终于等到2辆缓缓开来的25路车
《年报》统计发现,2005年南京市民平均候车时间达到5.80分钟,比2004年增长了0.76分钟,是1999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年,为7年以来最高值(详见下表)。
满城“蜗牛”慢慢爬 平均时速不到20公里
车速最低的道路:汉中路
城里车越开越慢,究竟慢到什么程度?《年报》调查显示,2005年南京中心城区早高峰时间平均速度为19.83公里/小时,车速最低的道路为汉中路,平均车速为10.63公里/小时,其次是珠江路广州路一线和中山东路。由于南京道路交通量增长较快,市区道路高峰小时平均行驶速度与上年度相比有所下降。
《年报》显示,2005年,市区主要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总交通量,比2004年增加了7%,早晚高峰车速比4年前分别下降了2公里/小时和5公里/小时。其中瑞金路─常府街─户部街一线平均时速仅7.8公里,在晚高峰期间平均时速只有16公里。
公交车时速:不到15公里
“社会车辆平均时速都达不到20公里,公交车更是像散布全城的蜗牛一样,只能慢慢爬。”雅高巴士公司一位调度员无奈地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目前南京全城共有200多条公交线路,4600多辆公交车,每天的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按照公交系统测算的理想运行状态,公交车每行驶1公里应该在3分钟左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交通矛盾日趋严重。本身就是庞然大物的公交车在拥挤的道路上,更是“举步维艰”。
不少公交车司机告诉记者,现在开车哪能叫开车,这边刹车刚松又立即要踩,踩了又松,反反复复到最后,一趟车跑下来就像新手练起步。
计划速度:根本不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9路公交车计划单程运行时间是33分钟,实际运行时间要45分钟;7路公交计划运行时间是33分钟,实际运行时间要达到45分钟;1路公交计划运行时间40分钟,实际上要跑到55分钟甚至一个小时;问题最突出的是33路公交,全线长15.1公里的33路公交车单边运行时间计划45分钟,实际运行时间基本都接近一个小时(高峰甚至在70分钟以上)。而随着城东干道围挡施工的深入,40路、93路等公交线路根本连“爬”都算不上,实际运行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相比,往往翻了将近一番。
“有时候到站迟了,乘客上车就骂,问我们到底多久发一趟车。”
交通年报之数据篇 骑车人数再度回升
除了枯燥的道路交通分析外,编制《年报》的专家们还做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南京市民平均每天要出2.88次门,每100人当中24.1人步行,44.1人骑自行车,22.60人坐公交,1.32人打车,还有3.02人开私家车,其中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清晨6点——7点出门。
这项对南京市民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南京人的出行观和出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
虽然自行车一直是市民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随着条件改善,南京市骑自行车人数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去年一年我市骑车人数居然再度上升。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南京市居民出行骑自行车的方式结构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54个百分点,步行者比去年也有所上升,涨幅为0.6%,打车的也上升了0.24%,为近5年来最高值。出门目的更加丰富调查发现,2005年我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由2004年的2.66增长到2.73次。根据推算,主城居民一日出行总量也由2004年的594.27年万人次增长到627.7万人次。专家指出,这是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空间拓展的必然结果。
2005年南京市居民出行目的调查中,“上班”和“上学”虽然以32.9%占据榜首,与往年相比已呈不断下降趋势,相反,居民购物生活、外出娱乐等弹性出行目的比例上升至20.85%。
根据出行时间分布调查,2005年早上6点到8点出门的人已占到10.22%,比前一年多了一倍,8点到9点之间出行比例在下降,看来越来越堵的早高峰在调节人们的出行习惯。与此同时,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的出行比例也在上升,这表明人们的城市夜生活变丰富了。
公交司机最怕走的10条线
相对于南北向道路网络的成熟,南京道路东西向网络一直很脆弱。随着城东干道二期工程的大规模施工,南北向的道路通畅面临一次巨大的考验。作为整日奔忙在路上公交司机,他们眼中最难走的线路又是什么呢?
1、城东干道全线(中和桥最堵)
2、中山东路全线
3、汉中路全线
4、洪武北路(中山东路-白下路)
5、中山路全线
6、建宁路(玉桥市场——易初莲花——城河村)
7、建康路全线
8、迈皋桥广场
9、珠江路(中山路——小营)
10、北京东路全线
等车你花了多长时间
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频率高吗?平均等车时间又是多少?哪些线路和站点的公交最难等呢?欢迎致电84686500,我们来聊聊你等车的经历,一起评出南京最难等的10条线路。
22条专用道不专用
南京全市目前拥有白下路、升州路、建康路等22条公交专用道,长度共计17.2公里长。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交专用道无法专用,行车优先往往“徒有虚名”。
记者来到南京最早建立的一条公交专用道——太平南路。在现场看到一些社会车辆仍然对无视“公交车专用道”的牌子,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此车道中,其中建康路由西向东拐向太平南路公交专用道的社会车辆最多。
在升州路、建康路的公交专用道,同样有一辆辆的社会车辆闯入。一位司机告诉记者,明明在公交车专用道上只有公交车可以行驶,但很多社会车辆一看旁边车道堵车不好走,就硬挤了过来。这样一来,专用道和一般机动车道没有任何分别。而在新街口东站附近的公交专用道,公交车想要专道专用甚至停靠站点,只有“霸道”地挤入公交车专用道,而出了那一截站台区,又要和社会车辆混在一起较劲了。
相比“公交车专用道”,路口右转弯通道允许公交车直行的优先权利也很难完全执行。在珠江路路口,上面也有一块提示牌,但很多右转弯的社会车辆由于在等候红灯,想从此道抄点近路的公交车也只有乖乖等。
交通年报之感受篇 半数市民盼控制私车
《年报》显示,截至2005年底,南京市机动车总数已经超过65万辆,比前年增长了11.2%;其中私家车拥有辆已突破18万辆,比上年增长了27.2%,目前,南京道路上每4辆机动车中,就有1辆是私家车,仅次于出租车,而在3年前,私家车道路“出镜率”不足1/10。
和公交、出租相比,私家车是“出行效率”最低的交通工具,加上新手上路等因素,对城市交通干扰也最大。私家车一般搭载2人左右,且早晚高峰时段出行多,对平摊交通流量的作用甚至不如公车。统计显示,私家车占了道路资源的26.2%,乘坐的市民才占3.02%。
汽车进入家庭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其中南京市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堵车。为此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不久前对部分市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1.12%的市民认为“鼓励发展”,37.25%的市民认为要“适当限制”,10.29%的市民认为要“严格控制”,剩下的则认为“顺其自然”,记者算了一下,认为要对私家车限制的市民总比例达到47.54%。
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市共拥有收费停车场站934个,停车泊位39053个,比前一年净增9966个,但现在南京65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停车泊位和车辆总数显然不成比例。一位专家表示,65万和4万的停车泊位对比,16:1!泊位缺口达到61万个,要是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今后城市道路的拥挤矛盾将更加激化。
三个市民的等车体验
乘客甲吴岚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师 常坐301路、26路
我每天早上7∶40左右从家走,在秦虹西站等301路公交到洋珠巷转地铁上班。早上因为掐好时间等车,301路总站就在大明路,所以我等车时间都不太久,一般都在5分钟左右。
虽然长乐路早高峰比较烦恼,但道路一直比较通畅,所以15分钟左右就能够到目的地,无论等车时间还是行车情况都让人满意。
因为要锻炼,我晚上19∶30后经常要从新街口坐26路或者2路车回长乐路转公交车。因为两路公交都可以随意选择,所以普遍等车时间也就在6-7分钟,最多不会超过10分钟,但有时候晚上等301路时特别让人心焦,最长的时候我等了20分钟没有来一趟,不知道什么原因。
乘客乙
何晓静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常坐40路、22路
我会在清晨7点半和上午9点半两个时段选择乘坐40路公交去学校上课。由于我家居住的月苑小区附近道路宽阔、车辆较少,加上40路又是始发站,所以等待时间就是发车时间。
晚上在山西路军人俱乐部培训日语,晚上21点后要坐22路回家。虽然晚上路况很好,但等22路的时间往往很长,普遍都在10分钟以上,甚至超过15分钟、20分钟,有时候67路、3路、8路等都开过去好几辆车,22路还是迟迟没来。
乘客丁 蒋炜 舜天国际机械公司 常坐16路33路
从单位到家也就两站路的距离,所以不愿意等太长的时间,好在新街口附近的公交车比较多,坐什么都可以。早上上班时一般都要等个六七分钟。
等六七分钟,两站路也要开个10分钟,加上下车的时间,从家到单位总共要花20分钟左右,所以很多时候我都选择走路去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