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惯于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人物,米洛舍维奇即使在监狱里也喜欢自己处于被关注的中心
老萨看老米:“牢遇”各不同
国际先驱导报驻布鲁塞尔记者刘黎报道
长达4年的马拉松式审判,冗长烦闷的法庭陈述和看似无穷无尽的诉讼程序,本已让人们淡忘在西欧一角的滨海小城里,还有一个当年敢对世界超级大国叫板的米洛舍维奇。 但这位注定不甘寂寞的巴尔干强人,用他的死对所有恨他、爱他、诅咒他、效忠他的人投下了最后一颗炮弹。
这位曾经叱咤巴尔干风云的人物此前在监狱里是怎样生活的呢?本报记者通过多方联系,从海牙刑事法庭相关人士那里了解到了相关的情况。
老米有专门的监狱工作间
据介绍,米氏自2001年被送交前南刑庭以来,一直被关押在距海牙市约5公里的郊区斯赫维宁根的监狱里。斯赫维宁根是海边的一个旅游景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座监狱本是荷兰本国的监狱,前南刑庭成立后,荷兰政府将其中的一部分租给前南刑庭使用,每年收取租金400万美元。监狱不对外开放,也拒绝采访。据知情者介绍,监狱里各种生活设施十分完备,堪称“五星级”监狱。
由于这里的在押人员身份特殊,这座监狱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普通监狱。首先,在押人员不用统一着装,也不用剃发。而且狱室房门除了吃饭和睡觉时外,平时不上锁,他们在本楼层内可以随意走动。每天有一小时左右时间在楼外的院子里“放风”。当然,各处都有摄像监视设备,看守人员在专门的监控室里可以随时掌握情况。
据知情者介绍,狱室每人用一间,每间约15~17平米,有电话、卫生间和洗浴设施。每层楼有厨房、洗衣房,在押人员可以随意使用;有公共活动室,配有电视等设备。监狱还配有健身房、图书馆、为探监家属设置的客房和儿童游艺室等。家属可常来探监,每年法庭可以给报销一次的往返费用。图书馆里有许多报纸杂志,包括从塞黑等前南斯拉夫国家空运来的报纸。一日三餐可以提前预订菜式,可以为有特殊要求的在押人员专门制作饭菜。监狱里还举办各种培训班,如英语培训班、手工艺品制作班等,或在节日举行一些活动,为在押人员打发寂寞时光。
据监狱人员声称,对于米洛舍维奇来说,由于他身兼自己的辩护律师,还享受另外一些特权。他有专门的工作间,内有电话、传真、电脑等设备。他在工作间里还可以自由地与证人和律师见面或通话。
死前无抑郁表现
法庭工作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米洛舍维奇性格坚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自我辩护,从未有放弃的念头。去世前,米氏也没有任何抑郁或情绪低沉的表现,他不大可能自杀。据认识米氏的工作人员说,米洛舍维奇性格并不孤僻沉闷,对自己的亲人感情至深,就在死前头一天晚上他与妻子还在电话中温柔地对妻子说,“亲爱的,好好睡吧,我明早一醒来就给你打电话。”老米也很喜欢小孩子,喜欢开玩笑,喜欢自己处于被关注的中心。
在监狱里,米洛舍维奇还担任外语培训班的教员,甚至充当监狱婚礼的主持人。作为一个惯于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前国家元首,米洛舍维奇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默默无闻,因此他坚持自己辩护,要为自己争取这最后一块能够施展的舞台。他在法庭上长篇大论地控诉西方国家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滔天罪行”,尽管常常因此而导致血压升高,耳中轰鸣,头痛难忍,但他仍然乐此不疲。一名工作人员说,有时医生认为他身体状况不佳,不准他出庭,他都会很不高兴。他仿佛是把法庭当作一个战场,一旦披挂出征,就会精神抖擞。法庭上,有时他觉得自己讲了一句很机智的话,会得意地对他的法律助手眨眨眼,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
盖棺未定论
14日晚间,塞尔维亚已经证实米洛舍维奇的葬礼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他的遗体将于15日下午由塞黑亚特航空公司的航班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运抵贝尔格莱德。目前,米氏的儿子马尔科已经在荷兰海牙,领取了他父亲的遗体,米洛舍维奇遗孀米里亚娜·马尔科维奇已被允许回国参加丈夫的葬礼。
尽管葬礼在即,64岁的米洛舍维奇的死因还是疑点颇多。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的“由于心肌梗塞导致自然死亡”不能令人信服。在一封据称是老米临死前一天写给俄罗斯外交部的亲笔信中,米洛舍维奇称有人要毒害他,证据是化验报告显示他的血液中存在一种抗生素的残留。而一位荷兰法医却站出来发话,他认为老米很可能是自己偷偷服用这种抗生素,以便使病情恶化,达到去莫斯科治病的目的。对此,前南刑庭一位匿名官员“悄悄”透露,老米所在的监狱的看守早就和主管部门通报过,说老米的狱室里经常能发现违禁物品,包括酒和非医生指定的药物。前南刑庭首席检察官德尔蓬特14日对法国《世界报》说得更是干脆:一旦最终毒物学化验结果出来,证明老米生前确实服用了非医生指定药物,那要么是老米为去莫斯科治病而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要么是有预谋的自杀。
但是,老米的家人当然不会同意这个说法。14日抵达海牙领取父亲遗体的米洛舍维奇的儿子马尔克反复声称,他父亲绝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杀”。和他一同抵达海牙的几名俄罗斯医学专家也言之凿凿地表示,如果米氏生前得到很好的治疗,绝不会这么早去世。有关老米死因的调查和这背后更深层的利益之争,还会一波三折地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