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泓冰来源: 《人民日报》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有个细节让人不无感慨。一位国内记者在提问时说道:尽管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国际上还是有人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威胁……
当有外国记者提问时,总理也苦口婆心地对中外记者强调中国和平发展的主旨,宣示中国的国情。 这让人不由想到,连那些汉语说得都颇利落的外国记者,都不能中肯地了解中国,遑论国外民众?一些妖魔化中国的舆论,何以在一些人当中颇有市场?对外普及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发展理念的工作,是不是不能光靠总理苦口婆心地来做呢?
俗话说,通则不痛。如今地球仿佛已变成一个村落,西方某位明星打个喷嚏,会当即成为中国娱记的花边新闻,似乎我们同地球的每个角落都触手可及。但是,文化的隔膜其实仍厚重如山,让人难以逾越,顺畅地沟通,有时近乎奢望,特别是对于经济上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不通”之痛,更经常遭遇。甚至一些本来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也往往被渲染成了“别有用心”,较近的例子,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还有温州商人在海外遭遇的鞋厂被焚事件等,和沟通不够、忽视中国文化、中国企业的形象宣传也大有关联。
也是在两会上,赵启正委员有感而发,认为:与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不能小看这个“文化赤字”。当你实力孱弱、别人不屑了解你时,不通之痛还并不明显。但是,当一个东方大国和平发展、国力增强时,一些海外人士心存疑虑,则需要做客观分析。这时候的隔膜,可能就会误己误人,甚至会因为“不通之痛”,错失和平发展的良机。看来,我们需要的是对外加强文化交流,加强解疑释惑工作,多运用海外人士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销”中国文化、宣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的邻居韩国,就非常聪明。他们在汉城奥运会上,成功地塑造了韩国乐观平和、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一举扭转长期战争状态带来的压抑阴郁感觉。最近,一部《大长今》又赢得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众多“粉丝”,展示了一个温文尔雅、精致优美的韩国。
现在,中国也面临着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接踵而来,我们真的已经做好准备了吗?真的能完美地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吗?
有位学者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我们从不张牙舞爪,别忘了,我们也有龙凤呈祥……
摘编自《人民日报》3月15日 文/李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