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给谁看 主持人翟树杰: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这片欧式别墅区,是吉林省桦甸市为当地农民修建的小康示范村。看上去它比一般的农村住宅漂亮了许多,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应该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是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了解到,一些村民表示不愿意住进这样的别墅里,而那些已经搬进去的村民说,在这里边住着并不舒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初明 记者:
这里是吉林省桦甸市的八道河子镇。这条路是吉林市通往桦甸市的必经之路,很多人在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慢下脚步,为什么呢?大家往这边看,在距离公路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着一片看上去有着欧式风格的别墅小区,远远看上去红顶白墙、规划整齐,门口还有草坪和雕塑,跟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相比,显得相当高级,而这里显然也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解说:
这片别墅小区就是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在村子的门口我们看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这个村建成2003年9月份,里面有仿欧式别墅型住宅30栋。据了解,这个小康示范村是2003年吉林省财政支持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中的一个。按照省里的要求,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按照“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项目支撑”的原则,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项目的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以相关产业拉动小康示范村的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一方农民向小康示范村学习,达到致富的目的。为了建设这个小康示范村,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投入资金335万元,那么现在这个豪华的小康示范村里边住着什么样的农民?他们又在经营着什么样的产业项目呢?走进村里,记者随意敲开了一家住户的门,想从住户那里了解情况。
记者: 您是这个村的村民吗? 朱和 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党委原副书记: 这个小康村建完了之后我就在这儿住,原来不是小康村村民。 记者:
你原来在哪个单位?
朱和: 原来就在镇政府。 记者: 在镇政府? 朱和: 对,对。 解说:
经过询问,这名房主名叫朱和,以前是八道河子镇党委副书记,现退居二线。这不仅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明明是专门为农民建设的小康示范村里,怎么会住进了镇干部呢?记者又在村子里走了走,发现很多房子里并没有住人,那么这个小康示范村里到底住着什么人呢?记者找到了这个村的门卫,他给记者列出了小康示范村里住户的名单,根据他列的名单,在30户住户中有15户是农民,其余的有两位个体老板、两位教师,剩下的全部是桦甸市或者是八道河子镇里的干部和职工,其中有桦甸市市委宣传部的干部、桦甸市林业局资源科的科长、八道河子镇计划办主任等等。这就更让人感到奇怪了,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专门为农民建设的小康示范村里怎么住进了这么多的干部呢?
朱和: 后来有些户算算账,比如说物业管理费、取暖费、卫生费乱七八糟一算,有些户认为费用太高,就纷纷退了不在这儿住。 解说:
原来住在这样的别墅村里,按面积的差异,每户要缴纳购房款五万元左右,住进去之后,村里采取的是城市小区的管理模式,自来水入户、有专门的锅炉房提供集中供暖、有专门的物业管理,但是相关的费用也不菲。每户每年的取暖费、门卫费、清洁费、水电费等加起来最少也得三千多元,而这里的农民连年均收入也不过三千多元,这些费用也让很多当地的农民望楼兴叹。
村民: 我看我们这个村都住不起那样的房子,真正种地的农民都住不起。 解说:
尽管很多农民都住不起,但是相当一部分市里、镇里的干部却对这个小康村情有独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舍得下这个本钱呢? 王兴祥
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副镇长:
因为咱们盖这个小康示范村比现在的价格要高,而且村民买到这个房子以后,价格比原来造价低。 记者: 它(房子)的成本价比实际价格高? 王兴祥: 对。
解说:
记者从镇政府了解到,为了建设小康示范村,各级财政都给予了补贴,小康村里的大多数房子的造价在七万元左右,而镇政府卖给住户的价格为每栋房五万元左右,有了这样的好事,难怪小康村里住进了那么多的干部。
朱和: 那肯定占便宜,话又说回来,假如这个地方不占便宜的话,也可能不来住了。 解说:
看来,这个专门为农民而建设的,为农民而示范的小康村已经走了样、变了味,更何况省市县镇各级财政投入了三百多万元,也绝不只是建这么一个别墅村,其主要目的是要重点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以产业带动农村发展,以起到一种示范作用,那么这里用于示范的产业是什么呢?
王兴祥: 为了加快城镇的快速发展,完善城镇的功能,扩大劳动力转移,吸引富裕的村民到镇区来居住。 解说:
按照这位副镇长的说法,八道河子镇小康示范村的产业项目,就是建起这么一个漂亮的别墅村,然后吸引富裕的农民来住,别墅成了农业产业项目,实在是够新鲜的。先不说农民能否住得起,这么一个别墅村能给周围的农民起到什么样的示范作用呢,带领他们致富吗?
村民: 它既不能给俺们带来什么财富,也不能给俺们致富,就是看着好。 解说:
农民们认为这个别墅村,别看外观豪华,没有产业项目的带动,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之所以说它中看不中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样的别墅里的生活方式,根本不符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
村民: 真正的农民是不适合的,为啥呢?他们有房子,起码有地、有牛、有牲畜,起码还得养牛、养鸡、养鹅,再说有农机具。 村民: 有条件我们也不上那里住去?
记者:
为什么? 村民: 因为那里头什么也不让搁,我们都养车的,啥地方都没有,寻思不行,不愿意上那里住。想上那里住,我们早已经去了。 解说:
原来,为了维持外观的整洁,小康村里不允许养家禽、家畜,而很多农民认为,这样不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符合农民的意愿,脱离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小康示范村,在建成之初,给当地政府带来的却是无限的风光。
朱和: 天南海北哪儿都来参观学习,有蛟河的,有舒兰的,不一定哪地方的,还有天津的。 王兴祥: 这是八道河子一个亮点吧。 解说:
别看表面上挺风光,可是背地里这种风光却让八道河子镇政府叫苦不迭,为了维持小康示范村的正常运转,八道河子镇政府每年都要进行财政补贴。 陈士明
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党委书记: 2003年我们补贴是五万四千多。 记者: 补贴到哪块? 陈士明:
补贴到取暖上,就这一块我们政府补贴了五万四千元。2004年我们补贴了七万一千多。 解说:
可是这种靠补贴来维持的状况并非长久之计,两年之后,种种因为脱离实际而带来的后果渐渐显露出来,因为相关的物业和取暖费用太高,有些农民住户负担不起,纷纷搬了出去,其余的干部、老板等住户很多人只是夏天来住住,现在实际居住在小康示范村里的住户只有九户,不在这儿住的住户不愿缴纳取暖费,而镇政府也无力再承担小康村的取暖费。
陈士明: 我们现在这个财政纯是一个吃饭财政,所以对一个吃饭财政一年拿出来六七万块钱、七八万块钱,来作为这个取暖补贴,压力太大。 解说:
就这样,小康村的集中供暖被迫停止了,而当初村里的上下水管线是跟取暖管线建在了一起,集中供暖一停,各户的上下水管线全部都冻坏了。
小康示范村住户:
给俺们坑坏了,现在不是说小康生活,现在成了遭罪,现在俺们就在这儿遭罪。 解说:
小康示范村曾经是当地的一个夺目的风景,但是如今风光之后的尴尬也无法躲避。
王兴祥: 由集中供热改为了分户供热,分户供热以后政府每户给五千块钱补贴,这五千块钱用于他新建锅炉房,购买锅炉。 解说:
在镇政府的补贴下,现在小康村里的住户由集中供暖改为了家家户户自己烧小锅炉供暖,但是上下水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小康示范村的尴尬还在继续,当地农民对这个小康示范村的看法也更为清楚。
村民: 好看呗,给自己树立形象,对我们没有什么。 小康示范村住户: 是形象工程,它这个形象工程不给我们农民的,它是给部分领导往脸上抹金的。
陈士明:
我们结合现在的小康村和现在这个新农村建设之间学些经验、吸取教训,再建当中以老百姓意愿出发,切合实际,应该说让老百姓说自己愿意居住在什么地方,愿意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按这个意愿,我们去建设新农村去。
主持人:
从节目中,我们看到八道河子镇政府建设的小康示范村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是个典型的形势主义花架子,其结果是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反而让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也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最近,全社会都在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民建设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农民满意不满意,认不认账,才是最终的衡量标杆。而怎么用好这笔资金,并加强监管,使它真正为农民谋福利,而不应该是一些官员搞政绩工程的借口,甚至成为唐僧肉,人人想分一杯羹,这在当前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