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辑点题
自2005年开始,中国社会上演着一系列神话般的故事,“超女”热天下、胡戈火四方、郭德纲红遍大江南北,一撮撮“草根艺人”几乎都是一夜成名,并迅速通过没有界限的网络、自由言论的博客、电影电视等传媒占领人们的生活舞台。“草根”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词语,而“草根文化”也已经开始成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新力量。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或群体文化,欣赏的人会夸一句“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不欣赏的则不屑地按上评语―――低俗、哗众取宠。确实,“草根文化”,老百姓是喜欢看的,但要上电视进剧场是难的,一旦登堂入室必然不得不删去敏感词句,鲜活的成分就大打折扣。因此,草根的俗与庙堂的雅必然发生碰撞,爆出一系列尴尬的问题。那“草根文化”的前路如何?一起来关注。
现象:草根文化的崛起
2005年至2006年,从“超女”热到“胡戈们”旺,从北京的郭德纲到上海的蔡嘎亮,……来自民间的、鲜活泼辣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具有肆无忌惮风格的“草根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走红。
“网牛”胡戈与史上最有份量的“馒头”。
“一个小小的馒头引发出一场惊天血案,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却因为一件小事造成了人性扭曲……案情扑朔迷离,敬请收看《法制在线》2005年终特别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2006年1月1日,网友胡戈制作的搞笑版《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上疯传,受到网民们力挺,胡戈一举成名.而他酿出的娱乐史上最有份量的“馒头”,也引得著名导演陈凯歌要和他打官司,随后引起无数文化争议以及形形色色的法律解读出笼,点燃了2006年全民参与得第一场“大火”。<<<
红遍大江南北的“鬼才”郭德纲。
“大家好,我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伴随着这样一个吆喝,2005年的11月份,郭德纲这个名字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并很快成为中国各类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人,只用了不到两个月,人们就眼看着他从默默无闻的草根艺人变成比李咏还忙的大腕儿,也救火了“奄奄一息”的传统相声。可以说,2005年最红的是超女,2006年的年终盘点上,至少可以把上半年当红辣子鸡给“超级男声”郭德纲。<<<
蔡嘎亮脱口秀一呼百应。
如果要问时下上海最具人气的地方是何处,那么这个答案既不是酒吧派对,也不是影院剧场,反倒是名不见经传的茶馆脱口秀现场。在以郭德纲“领衔”的茶馆相声红极一时之际,沪上的“草根文化”也伴随着这股民间热潮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从不久前风靡全城的“土家掉渣烧饼”,到时下被众人津津乐道的南派笑星蔡嘎亮的脱口秀,一向标榜时尚的申城市民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股通俗文化的喜爱。<<<
问题:草根文化的病症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或群体文化,欣赏的人会夸一句“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不欣赏的则不屑地按上评语―――低俗、哗众取宠。确实,草根文化就是因俗才可爱。郭徳纲的火,正是以他的粗和俗吸引了“钢丝”们。而蔡嘎亮的脱口秀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却也家喻户晓,靠的也是他的“绝活”:上海话结合普通话的调侃和模仿。草根文化,老百姓喜闻乐见,但要上电视进剧场是难的,一旦登堂入室必然不得不删去敏感词句,鲜活的成分就大打折扣。因此,草根的俗与庙堂的雅必然发生碰撞,爆出一系列尴尬的问题。<<<
问题一:荤段子才能博彩?
这是目前争议最多的问题。带颜色的段子往往是草根艺人最容易博彩的地方,而这正是主流文化所不屑的。说唱艺人黄永生已是“老江湖”,他说,“草根艺人贴近观众,从市场的眼光来看,有一批观众好的就是这一口,这的确不登大雅之堂,而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博彩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博得观众笑声,有层次高低之分,我觉得既要对得起观众,同时也要对得起自己,我自己就不会去搞这种东西。”<<<
问题二:开涮别人是不尊重?
“砸挂”是相声术语,指的是开涮熟人,亲友,残疾人等。这类开涮,经常会引起观众的笑声,但也成为了草根文化的一大“罪状”,不少人听了不舒服,从而指出这根本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譬如郭德纲就是因为“砸挂”汪洋而被告上了法庭。<<<
问题三:上电视见光就死?
蔡嘎亮在虹口国际电影院内的歌厅已经表演了6年。其间因为言语无忌,并且带有“颜色”而多次被叫停。上周,他首次出现在电视上表演,但他称自己只发挥出了30%的水平,“上电视是双刃剑,不能正常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后来看了电视,我的不少原话都被他们删掉了,我的老观众根本听不出那就是我。央视前一阵子请我和妈妈一起上节目,但我妈妈就是不肯去———她说,讲错一句话不是要被枪毙的?”<<<
探讨:草根文化能否登入大雅堂?
为何那看似浅白俗套的“草根文化”,却能吸引人们呢?
著名笑星严顺开曾为郭德纲写过一段结语:“可别小看北京的天桥把式、上海大世界的把戏,越是这种地方闯出来的草根艺人,越明白观众到底爱看什么。”这话很有道理。“草根文化”不同于“庙堂文化”,它不用所谓高雅艺术的“板起面孔说教”,和下里巴人的零距离、心连心是它成功的最大资本。根植于民间、自然生长的“草根文化”对广大受众而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其“民间”的身份也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与雅文化或者说精英文化相比,“草根文化”显然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而充满生机,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草根文化”以“英雄”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当所有的粗俗、无聊以及恶搞被冠以“草根文化”的名头后“身价百倍”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草根文化”也并非优秀文化的代名词,这里面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原生态的东西并非一定就是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也并非一定是值得提倡。这一点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
然而,卿本草根生,何登大雅堂?
这句诗却道出了“草根文化”的真实困境。因为提到目前草根文化的代表们,无论是“超女”、还是郭德纲们,都是被看作“俗”的。有的著名艺术家批评郭德纲为了剧场效果不择手段,什么笑料都用,失去了艺术的追求。而汪洋告郭德纲在和解时,就提出了个条件:“郭德纲和德云社保证不再说低俗的相声”。针对在上海走红的蔡嘎亮,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也说,“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作为主席,我只想说三点:一、蔡嘎亮等人不容易;二、他们说的不是曲艺;三、他们自己也承认自己说的不是曲艺。”看这话说的,多让草根们心寒!
其实“俗”并不是坏,许多如今被我们供奉在艺术殿堂里的“高雅艺术”当年也是“草根文化”,从《诗经》到《国风》、从宋词元曲到被称为国剧的京剧无一不是来自民间,都经历过一个由民间而官方、由草根而庙堂、由感性而理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少“草根文化”粗粝的表面下,隐藏着深妙的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
因此,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草根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拯救了文化的原创力,而所谓的“草根”发展到一定时期,就可能会影响主流文化甚至被后者吸收从而真正步入艺术的殿堂。譬如现在郭德纲拜师父侯耀文,随中国铁路文工团去上海演出,不就是一个“草根”在向“高雅”演进的过程么?
可见,只要善加引导,“草根文化”完全具备“登大雅之堂”的实力。
相关调查:你对草根文化如何看?
名词解释:草根文化。查《现代汉语词典》里以“草”为首字的词条有66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有76条,可是都没收“草根”这个词。追根溯源,“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始于19世纪的美国,彼时美国正沉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于是,后来当“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之后,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实际上,grassroots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如果把词目与释义互换,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换成这几个义项,有的换得成,有的换不成。因此“草根化”又常被认为等同于平民化,大众化等等……但从实际应用中的“草根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因此,草根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小调查
您认为草根文化低俗吗?
鲜活生动,贴近生活。 低俗、哗众取宠。 有精华也有糟粕。
小调查
你认为草根文化能登入大雅堂吗?
当然可以,不少高雅艺术当年也是草根文化。 难登大雅堂。 无所谓啊。各有妙处,各有市场,何必并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