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4月4日专电(记者魏运亨)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在古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查阅《全唐诗》和《全宋词》,内容中有“清明”“寒食”字样的唐诗有335首,宋词更多达520首,而“春分”“芒种”“处暑”等大多数节气诗歌则只有十来首。 可以说,在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吟咏中,清明独占鳌头,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追思故人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写下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诗则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悲痛:“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节气,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宋代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有滋有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另一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间有植树、戴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唐代花蕊夫人有一首诗,专咏斗鸡乐趣:“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