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杨利伟一行赴西铝厂参观途中,记者与他同车,为他当起临时导游,一路与航天英雄聊天。和传统印象中的严谨、认真不同,昨天的杨利伟让记者感受到一个更真实的他———幽默、真诚。幼儿园时的飞天理想
杨利伟是东北人,家附近有个飞机场,“我读幼儿园时,常跑去看飞机。”矫健的机身、优美的飞行、英俊的飞行员,这就是“飞天”二字对杨利伟最初的启蒙。
身边很多同学的父亲是飞行员,大家常讲一些新鲜好玩、刺激紧张的飞行故事,当一名真正的飞行员成了幼时他就立下的梦想。
读初中时,大家一起找到一位同学父亲,好说歹说磨了半天,终于借来一顶飞行员皮帽,“虽然还不是执行任务时带的那种头盔,却让我们这些孩子兴奋了半天,你戴会我抢过来,我摸一摸他又夺走了。”背着家里人考飞行学院
高中毕业时,杨利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报名要考飞行学院,“我母亲是老师,父亲在党校上班,他们更希望我考进综合性大学。”
顺利通过体检的喜悦,还比不上戴墨镜的兴奋———做了扩瞳检查后,医生让杨利伟戴上墨镜回家,在那个年代,这可是新鲜玩意。
就是这个时尚,甚至有点叛逆的墨镜,让杨妈妈发现了杨利伟的秘密,立即给出差在外的杨爸爸打电话:“快回来,家里出事了。”
好在这个知识家庭向来讲民主,杨利伟多年的心愿说服了父母。当年,杨利伟和两名高中同学一起考进了飞行学院。“神五”选拔时险些落选
过硬的飞行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知识结构,是杨利伟成功执行“神五”的原因。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航天英雄差点上不了梯队名单。
在执行“神五”任务的前两年,身体不好的爱人被医生要求每个月住院治疗十几天。要照顾在丰台住院的妻子,要照顾年幼的儿子,更要照顾钟爱的飞行训练,杨利伟开始了分身奔波的日子,“现在已经不敢再想那时是怎样熬过来的了”。
特殊情况下,航天员训练中心破例同意杨利伟回家住,不用每天呆在航天员公寓。“每天进行完所有科目,回家联系爱人病情,再给儿子辅导功课,完了接着搞自己手头的课程和工作。”每晚两三点才休息,杨利伟却依然坚持第二天赶去参加正常训练。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正是选拔‘神五’航天员的关键时期,我能感觉到培训中心对我几乎失去了信心。”杨利伟笑着告诉记者。
最终的综合选拔中,领导发现,恰恰是这个每天忙忙碌碌的杨利伟,所有成绩名列第一。“常有人把我认成杨利伟”
坐在车上,记者问杨利伟“现在出趟门是不是很不方便”,他笑了:“这都是发生在大型活动时,因为大家提前知道我要来。平常出门倒没什么,穿着便装,有时连墨镜都不用戴。如果被人认出来,大家都很理解,不会围太久。”
也有一次有趣的经历。杨利伟去昆明出差,晚上和同事们悄悄出门,去找一家传说中很棒的过桥米线馆。走到门口,两个食客“唰”地转过身,指着身边过去的这行人,诧异地说:“这不是杨利伟吗?”
一位同事回过头去,“对不起,你们认错人了。”杨利伟也“严肃”地打趣:“没办法,经常有人把我认成杨利伟。”
(本报记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