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盛行于初唐,产于洛阳。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故称为三彩。
其制作过程是采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过900°C左右的焙烧。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型,不裂缝,不脱釉。早期唐三彩也有单色彩如蓝釉、绿釉和双色釉。也有深绿,翠绿、褐色、棕色、蓝色等。 釉的着色原理是其中含有铜、铁、钴、锰等金属氧化物。釉中铅质助溶剂使釉汁在烧制中流淌,形成丰富诡丽的变化。所谓三彩泛指釉色的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三种颜色。
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器物类和俑像类。器皿的种类很多,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建筑模型等,式样新颖,色彩绚丽。人物主要有妇女、文官、武士、伎乐、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根据其社会地位,刻画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则面部胖圆,肌肉丰满,梳各式发髻,着彩缬服装。文官则彬彬有礼,武士则勇猛英俊,胡俑则高鼻深目,天王则怒目凶狠。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牛等。其中以马的塑造表现最为出色,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姿态。
唐三彩在初唐时期制作较为简单,品种也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是唐三彩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产量很大。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其制作进入后期阶段,逐渐衰落。解放后,洛阳唐三彩恢复了生产,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原料的配方,提高烧成温度,使产品质量更加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现代著名艺人有高松茂等。三彩釉工艺对宋三彩及时清三彩釉都有影响。日本也仿制成所谓“奈良三彩”、朝鲜仿制成所谓“新罗三彩”。迄今为止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
(责任编辑: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