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文实习生马海霞)“我正打算向奥运会申请,让咱陕西的社火在开幕式上亮相!”一位80高龄的长安老人6年间慷慨解囊投资10万元传承、弘扬民间社火艺术,并不断创新形式内容,昨日,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一份让社火走向奥运的计划正悄然实施。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龙灯等的统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民间艺术。演员固定在高高的芯子上,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由车、马载着走街串巷。每到春节,社火表演总能吸引四里八乡的人们翘首观看。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具有浓郁民间风味的社火表演却渐渐成为人们远去的记忆。
“社火是民间文化的宝贵遗产,不能失传!”面对社火的萧条,李长友老人萌生出自己组织表演的念头。记忆中的社火表演新奇、好看,但对于幼时的李长友来说,其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稍显艰涩难懂。要自己组织社火,就要有创新有生命力。作为社火表演的重要载体之一———芯子是否可以将其形式改变,由固定不动变成机动灵活、人可操纵,老人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从设计到制作,自己不行了,老人便鼓动从事木工活的大儿子一起来干,钢管不知用了多少根,6年的反复琢磨修改,近10万元的投入,30多桌可供动态表演的芯子被痴迷的父子俩“发明”出来了。当演员站在高高的芯子上,活灵活现地表演老人根据传统戏目改编的贴近现实生活的戏时,赶来看社火的乡亲们简直惊呆了。老人的创新使得社火表演独一无二,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正月半个月,我都没回过家,一直在外耍着呢!”老人的大儿子李青略显骄傲地对记者说。
“谁说民间艺术就不行呢?”事实证明传统艺术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不能让民间艺术通过奥运走向世界,让外国人都来欣赏我们国家珍贵的民间艺术呢?”老人告诉记者,这份计划一直在他心中酝酿。他正在琢磨新的反映关中风俗民情的表演以及体现奥运精神的内容,儿子也一直积极支持,正在根据表演内容制作芯子。“把社火表演的碟片、文字整理好,我就给奥组委寄去,但愿有生之年我能看到陕西社火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80高龄的李长友老人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