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想起百年前的一篇文章
“体育有体育的梦,中国有中国的梦。中国的梦是中华的腾飞,体育的梦是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只有在中国梦的圆梦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体育的梦想,而体育反过来又会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谈起中国的体育梦,他非常激动。
他常常想起1908年天津一本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出了3个问题,一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二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奥运会奖牌?第三,中国什么时候有能力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中国国弱民贫,有人希望体育救国,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的体育梦,”何振梁说,“今天这三个梦想都已实现或即将实现。”他说,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体育梦是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奥运精神有利社会和谐
多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和执委的何振梁认为,奥林匹克所提倡的体育思想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他说,奥林匹克的宗旨是通过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所提倡的公平竞争、互相尊重、遵守规则和道德、发扬团队精神的主张,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奥运会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参与,正如同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获胜,而在于奋斗。”何振梁说,“我想,如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力而为,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并且始终保持这种心理状态,我觉得发扬这种体育精神可以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盛会帮助世界了解中国
不久前,何振梁陪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上海参加中国西班牙论坛,萨马兰奇给上海《文汇报》题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的朋友和欣赏者。”何振梁颇为感触地说,萨马兰奇多次来中国,每次来都能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百闻不如一见,中国应该创造机会,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实际的情况,体会到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愿望,看到我国崛起的和平性质。北京奥运会就是个绝好的机会。
在何振梁看来,体育是全球化最早的一个领域,不论价值观有何分歧,大家都遵守共同的规则,人民群众也喜爱。体育应该并且可以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姚明,何振梁笑着说,“美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是谁,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姚明,姚明在美国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美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
何振梁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北京奥运会举办16天的时间里,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的官员和运动员参加,还有近万名的国际组织官员和数十万名旅游者及赞助商来参观或者是参赛。可以想象,这样最直接、最集中的人民跟人民之间的交流,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能产生多么大的积极影响。
北京奥运看重精神遗产
北京奥运会是人民之间的直接对话,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向世界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何振梁认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我国人民通过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发出的共同建立一个和睦、和平、和谐世界的强有力的呼吁。
何振梁说,北京奥运会将留下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他更看重的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遗产,特别是精神遗产,因为这将长期产生积极影响。如果北京奥运会对内留下的遗产是大大提高中国民族的自信心;对外留下的遗产是让世界都理解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将与世界分享,那么北京奥运会确实将是一届影响深远的奥运会。
何振梁向记者富有感情地重复了2002年他在雅典举行的“文化的再思考”论坛上发表的演说:“我不奢望奥林匹克能解决当前世界上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我谦逊地祝愿所有国家能够像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那样,以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来善待各国的文明成果,以互相尊重代替歧视和偏见,以交流代替排斥,以公平竞争代替对抗,以共同发展代替冲突。果能如此,则世界幸甚。”
左上图为何振梁为本报题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