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中原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即瞩目于北方。经过对匈奴的几次战争特别是公元前215年和前214年两次战争的胜利,使匈奴头曼单于不得不放弃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即“河南地”和河套地区及其政治中心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向北退却700余里。 直到公元前209年,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单于庭设立在漠北),势力又强大起来,统一了各部,占有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秦始皇在匈奴向北退却后,为防御匈奴以及东胡奴隶主贵族南下骚扰中原,就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进行重新修缮和增筑,使其联接一起。同时,在匈奴退出的地方设置九原郡(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并因河为塞,筑县城44座(在今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由九原郡管辖。又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把内地人口于公元前214年和前212年先后两次迁移到河套地区垦殖土地。第一次是小规模的“徙谪”(充军流放),《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徙谪,实之初县”的记载,即指此;第二次是“迁北河、榆中三万家”。还使蒙恬率兵20万长期驻守,坐镇上郡。这些措施,确实收到了防御效果,使10多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关于秦始皇万里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葺联接而成的说法。是指秦始皇长城与三国长城的走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有些地段利用了三国的古长城;而未利用部分(多在新筑长城之南),又加以缮治,成了第二道防线。所以说秦始皇万里长城是以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为基础而修筑的。但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万里长城工程规模之巨大,动用劳力之多,又远非三国旧长城可比。据统计除去修缮三国长城,仅新建增筑部分就相当于原来三国长城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动用了约50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力的十分之一。从公元前214年开始直至前210年秦二世赐蒙恬死,历时5年(一说从前217年始,用了9年时间)才完成这一西起陇西郡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古代的伟大建筑工程。虽说在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者投入较大的力量修筑长城,多亦还过二三千里,只有秦始皇所筑逾万里之上,所以说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道万里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造的。(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