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是《新京报》推广周的第三天,现在做客搜狐直播间是新闻评论部的王爱军主编。 可能他的名字大家还比较陌生,其实《新京报》上很多大胆泼辣的社论都是出自他的手,因为是社论,都没有署名而已。欢迎王爱军的到来!
价值多元化是新闻评论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新京报》从创刊那一天起就是把评论的位置放得很重,而原来的一些都市报放在相对来说是辅助类或者类似于副刊的位置,《新京报》出于什么考虑,会把评论放得这么重。
王爱军:首先感谢今天来到搜狐和各位网友交流《新京报》的评论。
为什么《新京报》会把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一个品牌栏目打造呢?这里有一个观念的改变。就是评论是新闻的一种,是新闻的范畴,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应该包括新闻评论,在过去的一些新闻运作里,往往把评论这方面的内容忽视了,有时候会用一些编者按、编后的形式,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和结尾的地方加一段话。现在这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主持人:也有可能这种言论是代表报社的立场,让人觉得你本身在写新闻的时候不客观。
王爱军:对。还有一种记者直接把某种观点写进新闻里,报道里夹杂了一些新闻评论的内容。
王爱军:现在,随着报业的发展,新闻形态越来越完整,读者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不仅要了解这个事实报道的情况,更想了解这个新闻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怎么样来看新闻报道的事实。原来那些处于附属地位的评论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在新闻评论已经从原来的附属地位逐渐走向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架构里。这也就是现在全国媒体评论版遍地开花的情况,实际上也是新闻满足读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爱军:《新京报》把评论放得这么重要的地位,第二个大的原因,就是评论的兴起首先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一方面,中国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多,原来社科院有一个书叫《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分了大概十个阶层,不同的阶层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见解要表达。另一方面,现在的价值多元化,不像过去价值非常单一,现在各个人对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诉求,也想听听别人怎么看这样的事情,两者结合起来,第一有“倾诉”的欲望,第二有“倾听”的欲望,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媒体评论的基础。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