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十五”以来,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大力开展对“空心村”、砖瓦窑及工矿废弃地的“三项整治”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保障支持经济发展。河南省已连续7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开展“三项整治”以来,已整出70万亩土地。在此基础上,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用地全部优先得到了保证。
今年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大力推进“空心村”整治,重点开展砖瓦窑专项治理,进一步研究省、市、县土地开发整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机制,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去年以来,邓州市全力推进以“空心村”治理为重点的“三项整治”工作,目前全市开展“空心村”治理的自然村落已达179个,新增耕地664.5公顷。
近年来邓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传统投资重点——建房,再次成为农民投资的热点。但是,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民建房无序,形成的“空心村”多达1632个,“空心村”闲置土地高达1.06万公顷,占全市农村居民点的47%。这种状况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同时还引发了农村大量的不安定因素,宅基地纠纷不断增加,甚至恶化为刑事治安案件,给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开展“空心村”治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倾全市之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掀起了“空心村”治理热潮。
邓州市依据各村自然及经济状况,科学进行规划。本着偏远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农村向集镇归并、集镇向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对原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认真进行修编,着力引导零星村庄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统筹考虑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教育、卫生、企业等用地功能。
全市优先选择9个重点镇、17个乡级集镇、31个村级集镇,进行试点建设,典型示范。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茶馆,一个功能完善的救助服务站,一个设施配套的村级卫生医疗室,一所标准规范的幼儿园,一个舒适优美的小游园,绿化亮化一条方便出行的主干道。并实现了自来水通、排水通、路通、电通、电信通等,树立样板,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空心村”治理的实惠,带动村民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迁并。
根据各村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因村而宜,分类指导。一是迁村进镇。在距离小城镇较近的地方,规划引导零散村庄整体向小城镇搬迁。已有31个自然村整体搬迁进镇,腾地320公顷。二是村庄合并。对远离小城镇的村庄,实施合并,以小并大,组建中心村,发挥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规模利用效益。目前已有25个自然村并入大村。三是移位发展。主要从地下水质低劣、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区整体搬迁,另行选址,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腾出原村庄的建设用地复垦还耕。目前已有16个自然村整体移位。四是填空补缺。主要通过调整和执行村庄规划,收回超占土地,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使村庄用地实现节约和集约。
在工作中加大政策激励。对于需要搬迁的建房户,优先办理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对于搬迁建房困难户,乡村予以重点补助,并为其协调贷款支持。对孤寡老人和五保户,统一规划建设村级救助中心,集中居住,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对农村居民点腾出的土地,收归集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种植业为主,集中复耕,明确所有权,搞活使用权。两年来,市乡两级共补贴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空心村”治理,重点补助打井、修路和土地平整。
邓州市的“空心村”治理,扩大了耕地面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了富裕后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愿望,催生了一批农民新村,有效地整合了农村生产力要素,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同时,“空心村”治理也是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空心村”治理置换了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了各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2005年,我市及时保障了生物能热电厂、赛博板业、污水处理厂等市级重点项目和一大批乡镇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创出了邓州市年度呈报征用建设用地批次数量、批地面积的历史最高水平。
关怀弱势群体是确保“空心村”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空心村”治理工作中,对因实施房屋迁建而涉及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要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文关怀,采取财政补助、民政扶助、信贷支持、集中建设帮扶中心等举措,妥善予以安置。只有弱势群体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有效减少“空心村”治理工作的阻力和障碍,实现“空心村”治理工作的快速、整体推进。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责任编辑: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