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记者专访)
退休后的鲍威尔将自己的办公室选在华盛顿南郊的亚利山德里亚小镇上。日前,鲍威尔欣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一见记者便紧紧握手,并用中文讲了一句“你好”。 鲍威尔腰板挺直,动作敏捷,看不出他今年已有69岁了。
落座后,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谈到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鲍威尔说,这无疑是一次很重要的访问。两个大国的元首经常会面并交流看法,本身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们不应期望每次峰会都要达成一个历史性协议。美中领导人就两国及全球经贸、政治、安全与反恐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交换看法,推动合作,这难道还不重要吗?鲍威尔说,在他任国务卿期间,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国是敌对者,竞争者,还是合作伙伴?他就对他们说,不要将这个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为一个词语。这是世界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双方在很多领域里有着一致看法和广泛合作;而在另一些领域里则存在着不同意见与观点分歧,这很正常。因此,胡主席能与布什总统经常会面,坐下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探讨分歧,推动合作就非常必要了。
针对美国有些人将中国看成威胁,鲍威尔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来说,基本上是个机会,而不是威胁。中国是个重要的国家,正在兴起,军事上也正在现代化。它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寻求更大的政治发言权,这未必就意味着是个威胁。一个国家强大了,自然就会增加其影响力,这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如果中国能在军事建设方面增加透明度,讲明意图,那将有助于减轻华盛顿和一些国家的关切,让他们放心:中国的崛起是个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愿意进行和平竞争,而不是想进行军事威慑。我认为,美国的评论家们更关注的问题是美中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要求必须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他们也认为,中国的货币应该进行浮动,有所升值。所以美国目前辩论主题是两国的经贸问题,而不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从我第一次访华以来,以我与中国接触35年的经验来说,中国正在以经济大国的身份走向国际舞台,同时寻求与其相称的政治影响。
不过鲍威尔承认,近来美中间发生了一系列贸易磨擦,两国关系正承受着一些国内政治压力。但总的来说,他认为两国关系还是良好的,两国正在双方达成一致的领域里扩大合作;同时在有分歧的领域也能进行坦率的讨论,因为两国关系已经成熟到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讨论分歧了。
对于美国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鲍威尔说,他不认为单单是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不过他说,美国方面认为,对此应该有所作为。他解释说,任何同美国有着贸易关系的国家,都会与美国产生某方面的贸易磨擦,比如美国同邻国加拿大就在木材贸易和疯牛病问题上存在很大争执,眼前的例子是微软同欧盟的争端,而波音与空客更一直在争论不休。美国也一直在指责法国的农业补贴。所以,有贸易就会有争端,要想不发生争执,除非停止一切贸易。美中贸易的95%都在正常进行,争端只占2%—3%罢了。我们两国人民正在共享两国贸易增加所带来的好处与实惠。
鲍威尔说,贸易逆差在美国引发了忧虑,人们担心中国成为一个新的竞争者,会夺走他们的饭碗。因此有些政客们就见机行事,提出某些制裁要求。但要看到,他们的要求并没有成为法律,因为更多的议员认为,制裁与加税等都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好办法。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让我们两国的商务部长、财政部长们坐下来磋商,找到解决途径。因此中方不必对此做出过度反应,美国就是这样的社会,对什么事都非要来一场大辩论不可。
谈及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调整,鲍卿尔说,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是一贯的:美国政府了解海峽两岸中国人的情感,一直坚定地奉行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时也要履行《与台湾关系法》中的责任。这一政策没有任何改变,是有免疫力的。至于陈水扁宣布“废统”,鲍威尔说,不管美国政府当时的反应是温和还是强硬,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美国无论如何都不会鼓励“台独”,因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明确、坚定而一贯的,而“台独”行径与美国的这一政策背道而驰,因此不可能得到美国的支持。
回顾4年的国务卿生涯,鲍威尔最高兴的是他帮助改善并稳定了美中关系。他说:“在布什总统的领导下,作为国务卿,我一直与中国的同事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关系,致力于美中关系的改善。”(本报华盛顿5月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