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是我们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诞辰110周年。恽代英生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之年,牺牲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丧心病狂地入侵我国东北的前夜。他以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冲锋在民族解放的最前列,以其坚定的信念,杰出的才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对党无限忠诚、宁死不屈的品格,充分展示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创建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一尊高大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的党正进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 恽代英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典范,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只有党的教育内化为党员个人的自觉要求时,党员才能产生与时俱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恽代英认为,“欲立人者,不可不先己立”,他信念坚定,严于律己,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榜样。
首先,恽代英认为信念是一切成就的源泉,是排除万难的动力,信念能使人甘于淡泊,经受各种考验而成就大事业。他写道:“信仰之引人向上……其功用能使怯者勇、弱者强,散漫者精进,躁乱者恬静”;有理想的人“如黑地有灯,则自增其勇往之气;无希望如无灯,则举足略有崎岖即生畏缩之心,如人遇小挫折即生消极之想也。希望愈大如灯光愈大,则风不能息”。他立下了“伺候国家”、“伺候社会”要“达到圆满的人类共有的目的”之志,并且以信念引领人生,经受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的挫折,经受了奉调上海工作时贫病交加、斗争极端残酷的考验,最后在狱中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气吞山河的悲壮诗篇,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忘我精神。
第二,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恽代英把自身的修养看成是“养成一国善势力的必要途径。”他多次撰文阐述、宣传“不改造自己,盼望改造什么国家”的思想。他认为“吾等每有立志,故不知三省,则久之而此志若存若忘矣”。自14岁起,他每天都记日记,像一位无情的法官,严格解剖自己的言行,每天都为自己打分,督促自省,以观进退。他说:“过如未改,总在日记上自讼,日日如此,即不能改,亦有畏惮之心。”同时,经常背诵格言自勉。他说,“思取经训之最警策者,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吕近溪《小儿语》,熟读成诵。暇时,或行道即默诵之,既使正面修养,反面亦可防遏妄念也。”恽代英还无情地将自己的缺点公诸于众。例如:他曾写《自讼语》,历数“人事之不谙述”,“好以意气凌人,颇有目空一世之概”,“不好整洁”,“好晏起”,“作事殊难有恒”等缺点。他并且坦城地表明:“虽然改悔之诚终于自秘,则且有莫余知而自宽者,今公之众人,则请众读者监察余之决心,使余心不敢懈弛,以重言不顾行之羞。”这真是共产党人的襟怀!
第三,恽代英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自然要觉得有联合同志的必要;因为实际上的创造事业,不是一个人从一个方面做得成功的”,他主张互助、团结、联合。怎样互助、团结、联合呢?他的做法是“自助助人”,即向同志学习以自助,和同志共同进步以助人。他以日记会友,将日记放置于自家居室的案头,供朋友取阅,以求得朋友帮助。他还详细地记录了朋友在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想的优缺点,谦逊地从朋友身上吸取长处,热情地帮助朋友认识和改正错误。他认为“常助人者,其意志自然日高,恶诱因不易来。不助人者,其意志自然日卑,恶诱因自易来。”并且,他还组织了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以求“互相监督则不至懈怠”,“每日开会则不易辍顿”,“与有志修己之人处,自然相关而善”。互助会每天开会,会员之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激励,互相观摩,“敦品励学,改善环境”。
第四,恽代英认为,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靠信仰,二要靠能力。学问是“民众物质生活上的工具与精神上的食粮”,学问便是告诉我们最正确最有效力的做事方法。因此,“我们要靠学问改造社会”。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求学必须考虑社会需要。他说:“求学而不顾社会的需要,若非求学不成,便是成而无益于社会。”在理想的激励下,恽代英非常勤奋好学。他读书一是“求真”,二是“求用”;他经常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并将心得写成文章,激励世人。他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营养,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增长了革命才干,在党的各项工作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华。
第五,恽代英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时,认为只有将读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了解“革命主义与政策的真正意义”,才能切身体会到自身的缺点与弊疾,感到自身与社会需要的差距,从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他对自己提出“有生一日,必须做事一日,不做事不如死”的要求,从而始终投身于火热的革命实践中。五四时期,他是武汉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武汉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推动国共合作的楷模,是五卅运动的发动者与领导者之一,是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坚持正确路线,反对“左”倾盲动的中央领导人之一;他是党内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演讲家。直至1931年4月29日英勇就义,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300多万字的宝贵著作。在中国革命史上,恽代英在众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始终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甚至在日记中,对自己每天的实践进行总结反省,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实践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