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孟双方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时,一直隔岸观火的缅甸政府国防军认为收复勐古的良机到了,于是抽调两支王牌部队火速包围了勐古地区,紧接着软禁了孟撒拉。 2000年11月24日,国防军设下谈判计谋,在勐古城附近的“黑勐龙镇”一口气将包括李尼门在内的100多人消灭,当时一些雇佣兵眼看情形不对,纷纷跪地举枪投降,但国防军并不手软。
国防军随后大举进攻勐古城的洪老四,并抢先封锁了通往中国边境一线,使雇佣军无法逃往中国境内。临时拼凑、缺乏实战训练的雇佣兵很快丢盔弃甲,据勐古对面用望远镜或肉眼观看了战斗的中国边民说,“只见三三两两的士兵被缅甸政府军追杀,如同在打猎一般,这里倒下一个,那里倒下两个。”许多士兵拼命想通过界河跑到中国这一边躲避,但都被政府军的机关枪打死在离界河不远的地方。
当年11月底,勐古近60年来独立于缅甸政府的情形被终结。据勐古的一些居民向记者介绍,国防军后来出钱请人掩埋尸体,有几名芒海镇的中国农民接了这个活,辛苦了两三天才干完,其中有一个坑居然埋了98人。
有消息说,被政府军打败的兵变军领袖洪老四、姜三等人一直隐居在邻国。许多被他们招募去打仗的雇佣兵都还没有拿到“工资”,尤其许多战死雇佣兵的家属也希望得到点“抚恤金”,所以都希望能够找到洪老四等人,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收获。时间久了,活着回来的人灰心了,而死去的人连尸骨都难找回。
姜三战败后曾经对一些中国朋友说,以后再也不会招雇佣兵了,他们的战斗力太差,而且十分胆小,只要对方枪一响,他们不是掉头就跑,就是趴在地上不敢动,如果敌人走近了,他们很快就举枪投降,没有一点献身精神。
据2001年2月12日四川《宜宾日报》一篇《追踪跨国毒贩》的文章中提到:家住缅北“棒赛”的熊缅华后悔当初不该为了每天100元钱,让丈夫帮李尼门的军队打仗。2000年11月24日她丈夫和李尼门都被打死了,从此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等等。
缅北一名华人告诉记者:“缅北雇佣军问题平时还不明显,因为他们比较分散,而一旦有战事发生就会大量出现,那时候决战的双方都会拼命出钱招兵来获取胜利。”
在毒枭之间“跳槽”和“上岗”
“以毒养军,以军护毒”一直是缅北众多军队的活动主题。所谓的大毒枭,往往也是坐镇一方的军阀——前有坤沙,后有谭晓林等人,他们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
2001年4月20日,中缅双方约定在缅甸北部木姐市警察局将谭晓林移交给中国政府,谭成为缅方首次向中方移交的国际级毒枭。有资料显示,从1993年从国内移居缅甸勐古地区到2000年,以前靠做鞋子、打布扣谋生的他已成为缅北地区具有垄断势力的毒枭,走私的毒品量已占中缅边境毒品走私总量的60%。
就在中缅双方移交谭晓林前10分钟,情报显示谭的私人武装已经准备在从木姐到中国瑞丽国门这段路上将其劫持,或者用火箭筒连车带人一起轰掉。
木姐市的一名缅籍华人回忆说:“谭晓林手下养着两三百人的私人武装,名义上是政府管理的‘边境民兵组织’,他们与其他一些毒枭一起谋事。”他介绍说,谭的私人武装拥有很多美式和德式装备,包括机枪和火箭筒,长短武器都有。之所以那次会冒险“劫主”,首先是谭晓林的手下基本都是雇佣兵,失去他将没有生存依靠,救他等于救自己;其次是谭过于熟悉中缅边境毒品走私的内幕,松口的后果“很严重”。
中国方面非常紧张,动用了100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力,布置到国门两侧和边境一线,占领制高点和有利地形,配备轻重机枪、阻击步枪,严阵以待。武力震慑之下,谭晓林被顺利押入中国境内。
2004年6月25日,原籍四川省乐之县的谭晓林被法院认定贩卖3吨多毒品,在昆明被执行死刑。其在缅甸境内的私人武装随即解散,多数人又加入了其他的武装继续从军。
木姐市的一名华人表示,在缅北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想办法买武器,然后招兵买马成立自己的武装“占山为王”。当然这些武装都必须臣服于缅甸政府或者各种特区的武装头目,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但在各种武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利益、争地盘经常战事不断,也经常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情况。作战的士兵除了当地人外,更有许多雇佣军。
类似的人物还有大毒枭刘铭,他于1992年偷渡到缅甸果敢,组织起一支贩毒武装,名义上归在“果敢同盟军”旗帜下,武装有短枪、长枪、机枪和大炮。刘铭建了几个地下毒品加工厂,把鸦片制成海洛因大量销往中国境内。后在中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缅甸军警在2002年1月28日将其击毙在果敢,随后其武装也作鸟兽散。
2005年,中国政府与缅方合作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先后在缅甸境内抓捕了号称世界第三大毒枭的李国鼎和被称为“金三角”双枪老太婆的大毒枭李绍菊等多名贩毒分子。缅北果敢地区的一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每一个毒枭被抓、被杀之后,其所养的武装都会自动解散,士兵们又重新寻找新的‘主人’,因为他们多数都是雇佣军,谁给钱就跟着谁,谁供养他们就为谁打仗、卖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