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游戏与挑衅功能的套餐优惠
尚德琪其实,在北京移动用户因为刚刚上市的被叫套餐而高兴的时候,其他地区的手机用户早就因此“盲目乐观”过很多次了。
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免费的套餐。正像北京的移动用户如果参与了去年的“话费换手机活动”,就没有资格享受今年的套餐优惠一样,在其他地区,要享受五花八门的套餐服务,或者必须新开手机户头,或者每月话费必须达到一个最低消费标准——享受了上一次的优惠,就意味着被套住了,所以没有必要再给你第二次优惠;给你任何一种优惠,都有预定的企图,你想得到这种优惠,就得承诺相应的回报。
这几年,运营商们一直在搞“活动”,但总的思路都是在资费上作文章,而最终指向差不多都是“单向收费”。可能正因为如此,消费者与运营商达成了某种默契。
但有一些奇怪的现象,似乎值得思考。一是,北京的步伐一直比其他地方“落后”。北京地区刚刚批复的移动资费方案,虽然费了很多口舌,好像马上就要捅破单向收费那层纸了,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而在兰州,正在媒体作广告的资费套餐中,已经光明正大地出现“单向收费”——虽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北京所以落后,大概是在信息产业部眼皮底下的缘故吧。
二是,运营商好像一直比民间行为“落后”。其实最早标出手机“单向收费”来吸引消费者的,不是移动通信运营商,而是为其代理业务的小商小贩。他们常常夸张地把“单向收费”4个字立在门口或铺在地上。我想,他们一定是受了运营商暗示的。
为什么运营商总是以“单向收费”吸引消费者,而主管部门和专家总是担心“单向收费”会损害运营商的利益,或者会打破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均衡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套餐下的手机话费下调成了消费者的“智力游戏”,其实这只挑明了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这种“智力游戏”其实也是在挑衅主管部门在资费管理上的态度。各种套餐层出不穷,不仅意味着消费者一次次被戏耍,也意味着主管者一次次被突破。
可以想象,一旦实行单向收费,一切都会变得异常简单。运营商想打价格战时,用不着花心思设计什么套餐方案了,消费者用不着像防圈套一样思考套餐条款了,主管者也用不着一边“坚持原则”一边“放弃原则”了。
但是,双向收费差不多已经明存实亡了,而单向收费却仍然坚冰难破。这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重要的是,人们不知道,这种局面到底要撑多久,能撑多久,甚至不知道为谁而撑,是谁在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