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记
博物馆里的山西
5月10日 晴 风
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向北,折向西。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俯瞰彩云下面的山河,壮美如诗如画。
很长时间,脚下是连绵的群山;忽然变得开阔了,颜色从深绿一变而成耀眼的浅黄。 我知道到山西了,那应该就是黄土高坡吧。
飞机开始下降,黄土地变得清晰,但我依然不能分辨在这样的黄土上是否栽种了可供人类饱腹的庄稼。
我来参加“网上山西行”。到太原后,下午暂无活动,和两位同行者相约去看山西博物院。其中,央视国际的这位朋友是做人文探索的,对博物馆之类物件怀抱着浓厚的兴趣。
这是一座新建的博物馆,访客稀少。观赏之下,感觉展区布局颇具匠心,逻辑十分清晰,通过三层楼12个展厅,生动地描述了山西的历史。
印象深刻并令人憧憬的是远古的山西。那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在夏商周及其以前孕育了灿烂的中华远古文明。我们看到了距今5000年前的陶器,保存完好,令人叹服;看到了夏商时代的大量青铜器,先是劳动的工具,斧头、铲子等,接着是刀、枪之类的杀人的凶器。
春秋时期,晋是五霸之一,一度远交近攻,叱咤风云,建立了辉煌霸业,但最终走向败亡。
山西是从那个时代开始走向衰落的吗?是国人之间的厮杀毁灭了珍贵的山西远古文明吗?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不能确切地下结论。但我相信战争不是毁灭文明的唯一杀手。
一同在博物院参观的一位自称农民的访客说:战争破坏社会,但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这个观点很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山川秀美、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山西,最终变成了一个黄土漫无边际的所在,我想根子大约在人类文明自身吧。
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方面在征服和改造自然,创造着文明,另一方面也在破坏自然,毁损着自己的文明。
在这样的过程中,最终自然的惩罚不期而至。
但我强烈地感觉到,在这片和远古比较已经面目全非的黄土地上,人们依然在不屈不挠的继续书写着文明。
这座雄伟的博物馆就是一个例证。它富丽堂皇,仪态万方,是它里面所展示的任何一座古代山西的建筑不能比拟的。
它注定也将成为山西历史的一部分。
(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