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三日电 题:母亲概念“困身”香港妈咪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但凡女子,不论年轻时如何随性,结了婚生了仔,都要被“困身”。只不过,如果生活在一个散淡些的社会,尽管“困身”还可不“累心”;然而,如果再生活在香港这样处处认真的社会里,妈咪们便真的要“困身”且“累心”了。
|
| |
透过民间机构公布的“好母亲”调查报告,媒体铺天盖地的“母亲节”专题,记者读出了这个“艰难”的信息。
比如,香港民协母亲节前公布一项调查称,无论子女或者母亲皆认同,“懂得关心和管教子女”是“香港成功母亲”的最重要条件,其次是“妥善处理家务及煮好饭菜”、“体谅丈夫、维持家庭的和谐”。
调查还发现,被访母亲有三成半最担心家人的健康;其次担心子女学坏及子女成绩不佳。令人困扰的是,仅仅有半成母亲担心自身的健康;而一旦出现家庭问题时,也只有半成母亲会求助于专业人士。关于这个调查,最令人惊心的报纸专题标题是《慈母心怀,最忧家人独忘己》。
母亲节的专题报道,也多围绕“成功母亲”的概念,如《明报》的《施受之间体现母爱》、《享受婆媳乐肥妈爱满屋》、《文汇报》的《独立养四儿女区婆婆苦尽甘来》等。
其实,香港媒体教导“妇人”如何“为人母”由来已久。从五十年代的“贤妻良母”到现今的“超级妈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母亲”的时代概念,也令一代代母亲因此更为“困身”且“累心”。
关于这个话题,《明报》今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曾经有人这样告诉你什么是好妈妈》,作者是两位身兼母职的大学研究人员。
文章在题记中指出,“现代好妈妈”其实是一种历史产物,当中涉及社会的变迁、复杂的权利关系。歌颂“母爱的伟大”,看似承认女性的付出与贡献,但背后假设“母职=女性天职”、“好女人=好妈妈”,不单规范女性的多元发展,也成为一衆母亲的“金刚咒”。
文章回顾了香港母职构建的历史: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贤妻良母”概念下,母亲必须有一双“灵活的手”和“充实的实用知识”,做到以夫君一份“薪水”,满足全家人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等;经过一日的辛苦,还要为丈夫和孩子,送上“温暖的微笑”。
八0年代至今,西方又传来“超级妈妈”潮,要求成功女性家庭、事业两者兼得。香港版的“超级妈妈”,不但要在事业上有才干,还俨然一个“家庭经理”,要会选菲佣、会指导家务,还要了解新咨询,安排子女教育,组织家庭活动。
作者强调说,香港社会所构建的“理想母亲”概念是“昂贵”的。既要劳力劳心,又要财力投资,还要不断追随西方的新知识,令力求实践这种“母职理想”的女性,付出沉重代价,令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的女性,感到沮丧、挫败。
阅读了这些有关香港母亲的沉重的话题,再浏览各大媒体关于母亲节的各类消费指南,不禁令人想对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名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做些后现代版的解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