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脚下话管仲2006-05-1814:00:27管仲死后,葬于临淄牛山北麓。管仲纪念馆就是依托管仲墓而建的。纪念馆门前的花岗岩管仲雕像,重约18吨,高5.4米。
管鲍之交
回首那个泛着青铜光泽的年代,管仲的身影在所有铜像中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2600多年前,当管仲与好友鲍叔牙在临淄附近经商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与鲍叔牙的交往,会成为自己一生中最有利可图的一笔生意,虽然他自己可能不会这么认为。
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虽说英雄不论出身,但“城阳狗盗”的身份对管仲来说并不能引以为豪。
尽管如此,鲍叔牙还是与管仲一起合作经商。两人赚了钱,管仲依然会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他对外有自己的解释——这是因为管仲家里穷需要钱;管仲在战争中三次临阵脱逃被人讥笑贪生怕死,鲍叔牙告诉人们,这是因为管仲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他供养。
其实行军打仗并非管仲的强项,管仲箭射小白的那一幕或许很多人都还记得。管仲射出的那支著名的羽箭,莫名其妙地挡在了齐桓公的衣带扣上。作为一名蹩脚的军人,管仲一生都在向齐桓公灌输以德服人的道理。
直到现在,也会有许多人无法理解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友谊,尽管“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数千年来,一直被用来形容最为珍贵的友谊。
总之,鲍叔牙看到了管仲身上所有的优点,而管仲的缺点也成了这些优点的补充。难怪司马迁要借管仲之口赞美鲍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实际上,鲍叔牙没有看错人,管仲不但是志向远大的商人,还是怀抱利器的能臣。曹沫劫盟
管仲的从商经历影响了他从政后的务实作风,齐桓公的目标是称霸,管仲的目标是将齐国经营成为一个“超级大托拉斯”。总之,让齐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超级大国的思路,成为桓公君臣间的一种默契。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次,齐国与鲁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这次会盟相当隆重,会场的布置庄严华美。可是,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准备歃血为盟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
此时管仲急忙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曹沫要干什么?
曹沫说:“齐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掉下块城砖都会砸到齐国境内,这怎么办?”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答应曹沫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桓公心里很不痛快,想毁约,管仲不同意,把经商中得与失的道理讲给齐桓公听:“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之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对称霸不利。”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桓公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其他各诸侯国的敬服。
《史记》记载:“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幽幽牛山
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的管仲纪念馆,南依幽幽牛山,北临静静的淄河,一排排仿汉代建筑依山而建,肃穆庄严。
5月10日,记者来到牛山脚下。五一刚过,馆内的游人并不多,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仲纪念馆2004年9月16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关于管仲墓的记载非常多,散见于各种史书和地方志中。《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管仲冢在青州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明嘉靖四十四年《青州府志》记载:“管仲墓在城南牛山北麓,旧碑题:‘管子之墓’。嘉靖乙巳按察使鲍向贤立石于冢上。”
据介绍,三月三牛山庙会,就是当地百姓为祭奠这位先人而流传下来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周边百姓云集牛山脚下,管仲墓前,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安康。
《管子》中记有“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虽然不是管仲所作,在某个方面是后人对管仲一生为政的总结。能够把人民的利益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也是后人如此缅怀管仲的一个原因吧。(a14)(文/图本报记者李波)齐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也称敬仲。春秋时期颍上人(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军事家。齐桓公时为相,向桓公进富国强兵之策,主张罚不避亲贵,唯才是举,使齐国成为当时的“五霸之首”。(此文经临淄区委宣传部齐文化研究中心姜建审改)编辑:栾晓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