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电(记者廖君章利新)“太阳出来照北岩,天天望见姐出来,早晨望见姐挑水,晚上望见姐抱柴。”在三峡库区秭归县的一个移民村中,谭复柱正忙着练习唱山歌,有时还停下来听听秭归县文化馆的老师评点几句。
谭复柱告诉记者,这个节目准备参加今年6月宜昌市的一个民间艺术调演。去年他们的山歌《杨柳叶儿青青》拿了一等奖,这次村里特意请来县里的专家指导,希望再拿个一等奖。“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富裕了,谁会有闲功夫练山歌呢?”
6年前,为了三峡工程,谭复柱一家四口舍弃了居住了几代人的老房子,搬到了现在的郭家坝镇。如今,三峡水库已经蓄水到139米高程,谭复柱的老家全部淹在水下。
因为三峡工程,国家修建开通了风茅(风吹崖至茅坪)公路,结束了当地人肩挑背驼的历史。老谭家种植的6亩柑橘,远销到全国各地,一年为他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如果不是因为三峡搬迁,他仍然还是住在“干打垒”的土房里,没有自来水,烧火做饭都用柴火和煤,茅房就是一个简易棚,一到夏天,臭气熏天。
老谭现在住的是一幢三层的水泥房,铝合金的窗户,白瓷砖外墙,看着格外气派。房屋设计、规划都由县里给移民统一安排,修建这幢房花了10万元,他老谭自己掏了5万多,其余的都是国家给移民的补偿款。村里还出钱给每家接上自来水,修了专门的厕所,粪便、污水统一排放到沼气池中,家里烧饭都用沼气,不花一分钱。老谭说,村里组织大家种植柑橘、茶叶这些经济作物,村民们的荷包也鼓起来了,老谭一年给父母3000元的生活费,现在最快活的就是两位老人了,手里有了闲钱,每天就都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到附近走走亲戚。老谭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外面的信息多了,年轻人都邀着一起去外面闯闯。儿子、女儿都不愿意在家种田。老谭说,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向家里交钱,在外面开销大,有时家里还补贴一下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