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零部件进口政策门莉娜
摄影新报记者王健
受我国零部件进口机制对高档车本地化生产的影响,像潮水一样进入中国进行CKD和SKD生产的高档轿车,正在像潮水一样地退去。本周,国内多家汽车厂商向记者证实,多款高档轿车已经停止了组装生产,这些车型将重新依靠进口车网络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由国产改为进口,高档车进入中国市场好似汽车挂上了“倒挡”———又退了回去。
凯迪拉克等车型停产
在进入中国组装生产一年多后,凯迪拉克成为最早在国内全线停产的高档车。本周,记者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获悉,2003年刚刚在中国投产的凯迪拉克系列轿车悄悄停止生产,而今后在中国销售的凯迪拉克将是从美国进口的。上海通用汽车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今年年初开始,凯迪拉克品牌的所有产品都停止了组装生产,由国产车网络销售改为通过进口车销售网络。原先凯迪拉克车型在上海金桥南厂的生产基地将生产其他车型。
无独有偶,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近日也向记者证实,已经在国内生产多年的大切诺基暂时停产,至于未来会不会再投产,还没有确定。来自有关经销商的消息透露,从下半年开始,引进2006款的大切诺基将以进口车的方式进行销售。
进口政策提高成本
对于这两大高档汽车品牌停产的原因,业内人士的解释是国产化率低,销量平平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上海通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凯迪拉克自2003年底决定在中国生产以来,一直采用SKD(Semi-KnockedDown,从国外进口,如发动机、驾驶室、底盘等部分或全部汽车总成,在国内简单组装而成)方式进行生产。2005年4月1日《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施后,KD生产方式须按整车关税税率缴纳关税,导致整车进口与
SKD成本相差无几。这是上海通用目前决定凯迪拉克国产转进口的原因之一。而且,进口凯迪拉克的售价与进口车型没有区别。
业内人士指出,凯迪拉克等车型在所有国产车型中,国产化率是最低的,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避开《办法》高关税的程度。在零部件“高关税税率”的严重影响下,生产企业就连最基本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销量都达不到。因此,停止国产转为进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产化依然有市场
不过,有退也有进。华晨宝马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宝马不会因为《办法》的出台而改变国产化战略,相反将进一步提高国产化水平。他表示,国产化是一个持续的稳定发展的过程,提高本土采购,在零部件以及物流等方面都将节约成本,腾出更多的让利空间。他透露,宝马今年在国内的零部件采购金额将从去年的8.7亿元人民币提高到30亿元,供应商将从45家扩展到83家。
奔驰也选择了坚持国产。2005年12月国产奔驰轿车上市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产量一直很低。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表示,北京奔驰轿车不会停产。考虑到北京奔驰另建了生产线,作为奔驰在中国的一个战略布局,前期投入巨大的奔驰不可能随意放弃。
此外,沃尔沃汽车北京代表处也表示,现在公司没有任何推迟国产沃尔沃S40的计划。
本土零部件需要创新
面对我国的零部件进口机制对高档车本地化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档轿车不得不加快了在中国本地采购零部件的进程。业内专家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遇到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考验。
资料显示,中国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超过5000家,80%以上的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本土企业的资金技术落后于人,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将达18000亿元。对于如此之大的市场,本土零部件企业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同样要面对国际零部件巨头的严酷竞争,如在华外商独资和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达近1200家,而且数量仍在很快增长。
此外,合资企业使用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需要本土零部件厂商获得国际质量认证,而关键零部件的综合开发与认证成本至少为8000万美元,这个价格对于本土零部件厂商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然而,亡羊补牢时未晚,在国家整体支持自主创新的大方向下,零部件企业当自强图存,通过国际合资、合作的模式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由此再图创新。
新报记者门莉娜
<责任编辑>闫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