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节日,是儿童欢呼雀跃的日子。哪个孩子能不为那天的欢歌劲舞而陶醉呢?然而,随着人们一天天长大,那快乐的节日越来越远去了。但那一年,那一天的笑脸、歌声、童真童趣永远铭刻在大家心中,凝成几代人记忆深处最斑斓的“六一”情结。 你还能记得起自己的儿童节是怎么度过的吗?
50年代生人
树立宏伟理想没有礼物照样快乐
造型:粗布衣,蓝裤子、红领巾玩具:钓鱼竿、蝴蝶网、弹弓歌曲:《小鸭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中,“六一”象征着红领巾、游园会以及意气风发地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理想。历史资料记录,1942年6月,法西斯在捷克的利迪策村杀害了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人,全部婴儿、妇女和儿童被往集中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的执委会决定:为了纪念那些在二战中遇难的孩子们,保障儿童权利,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在1949年12月23日正式承认“六一”儿童节。这一代人的童年在60年代。他们的儿童节往往是这样度过的:他们戴着红领巾,自己组织活动,纪念那些不幸的同龄人,并且树立了宏伟的理想。很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对自己曾经的天真哑然失笑,但是不会后悔自己度过的那些没有礼物和快餐的儿童节。那时候,小学校的大喇叭里,总是放着一首让人记忆一辈子的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现在48岁的上海编辑阿成说,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几个商议,过一个革命化的“六一”。半夜三更紧急集合,去上海虹口公园进行“战斗演习”。班主任老师也赞同我,为防止意外,她还请了体育老师来协助我们。“六一”终于到了。这一天我几乎没有合眼,凌晨4点,就悄悄收拾停当走出了房门。半小时以后,全班都集合了,老师也到了,还有专程来压阵的体育老师。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口令,向虹口公园进发。寂静的街道上,回荡着我们的歌声和脚步声。
60年代生人
放养的儿童节
变着法儿自己找乐
造型:白衬衣、格子衬衣、蓝裤子、红领巾游戏:掷沙包、弹弓、跳格子、撞拐礼物:爆米花、钢笔(算贵重的)歌曲:《一分钱》、《娃哈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虽然在计划经济下,物质条件不太好,但基本温饱已解决。李女士回忆说,“儿童节那天学校会给每个孩子一小袋食品,里面有瓜子、豆子、柿饼、两颗水果糖。”这一代孩子也算是幸福的儿童,没有太多的玩具,孩子们就变着法一块玩也玩得非常开心。比较酷的孩子,就是父母能想办法给做一个铁圈,很得意地满街到处跑。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子们的犒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糊糊的铁炉,一边用方言逗着围了一大圈的孩子,然后在黑糊糊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知道那是糖精,神奇得不得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过‘六一’儿童节,身上穿的是当裁缝的爸爸亲自为我缝制的。其实只要能参加节日活动,到动物园能看到那可爱的老虎和猴子,对于穿什么倒没有更高的要求。那个年代想要穿名牌服装,商店压根也没有卖的。”在法院工作的李明先生这样讲述了当年他的“六一”情结。江苏保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明回忆说,我们这代人,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父母只要我们平平安安遵纪守法,他们就满足了。儿童节也没什么特别的。一支钢笔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哈尔滨的王新月回忆说,“1977年的六一儿童节,妈妈到文具店花5元买一支钢笔作为节日礼物送给我。当时我妈妈在工厂每月挣36元。这5元钱差不多是我两个学期的学费。我特别激动。”
70年代生人
儿童节表演节目玩得好兴奋
有块电子表的儿童节好神气
造型:白的确良衬衫、蓝裤子、系红领巾游戏: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抽陀螺礼物:电子表、小电子琴歌曲:《小燕子》、《射雕英雄传》主题歌、《一休》、《蓝精灵》这一代人的童年基本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时代。儿童节那天,老师要求小朋友们都穿上蓝裤子、白上衣,到学校里来参加儿童节的活动。上午一般是学校的“六一”联欢会,大家要到台上唱歌、跳舞、朗诵等等,全校每个班级都要预备一个节目。老师还为上台表演的小朋友搽胭脂、口红。那些爱美的女孩子在表演结束后,谁也不洗去脸上的妆,兴奋地到处跑,引得路人注目。在那个年代,老师们几乎会为孩子们筹划好所有的“六一”活动,节目安排得满满的,每个孩子都要参加。在80年代中期,学生能戴得起手表的,比现在有手机的还少。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赵敏回忆说,“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问我,过六一上哪去玩啊?我想了想回答:‘爸爸,我哪也不去玩,省下来的钱,你给我买一块电子表行吗?’(那时候电子表贵,大约15元一块,当时我爸爸每月工资、奖金加起来不超过45元,这块电子表相当于他三分之一的工资。)因为我在家一直是挺懂事的孩子,不轻易向家长提过分的要求,所以爸爸当即答应。我在‘六一’那天,戴上了令很多人羡慕的电子表,和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到公园玩了一天。后来,这块电子表成为我在班级里炫耀的时髦奢侈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电子产品的稀有,一架小小的电子琴也会成为很贵重的儿童节礼物。学校在儿童节那天也会组织看电影,基本是《小兵张嘎》、《地道战》之类的革命影片。平时看电影的机会很少,那时电影票很紧张。1976年出生的万蓓是扬州的教师。她回忆说,儿童节那天,父母通常会给2角零花钱,对于小孩来说已经是不小的一笔财富了。那时零食少也便宜,5分钱可以买很大一把的棉花糖。她还专门收集牙膏皮换麦芽糖。
80年代生人
吃着肯德基幸运地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
造型:带白条子的运动服、白色旅游鞋玩具: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礼物:洋娃娃、吃肯德基、拍儿童艺术照歌曲:《西游记》主题歌、港台歌星的歌,如小虎队、张雨生的歌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现在基本都参加了工作。小时候,“六一”留给他们的记忆大多是和新衣服、玩具、公园、餐厅和表演节目有关。上海的茹先生回忆说,“我第一次吃肯德基就是在儿童节那天。那时肯德基刚刚在上海开张,我还记得是在武宁路那家吃的,人好多好多,门口停满了自行车。虽然我已经记不得当初吃的是什么了,可能就是薯条、土豆泥吧,但是那时候觉得真是人间美味啊。”除了好吃的,儿童节最大的快乐就是玩了。苏珊说,“六一节,我总会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去学校参加游园会。每个班级都会组织各种游戏,像筷子夹乒乓球、拿橘子汁的空瓶子打保龄球等等。我还记得有一种游戏是把绳子系在小竹片当中,然后轻轻地放到瓶子里,抽动绳子让竹片横过来,就能把瓶子吊起来了。这有很大难度。游戏玩得好就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糖果。我总是班级里拿到糖果最多的一个。”80年代生的玲玲说,“儿童节,妈妈就会带我去拍照,腮帮子上总是被她涂得红红的,额头再点上一点红,胸前还要别一朵大红花,特别好笑。”相信很多80年代出生的,都一样,家里还保留着一两张“大红脸”照片吧!这个年代的孩子,幸运地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或许那份亲身体验新事物的满足感才是家长们送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90年代生人
全家给孩子过节大把掏钱
造型:各种漂亮的童装玩具:互联网礼物:手机、漫画书、漂亮衣服、玩具歌曲:《老鼠爱大米》、《健康歌》在兰州,一位从浙江到兰州做生意的李女士在陪女儿挑选手机时告诉记者,“孩子已经六年级了,是马上就要毕业的大孩子了,同时也是她能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所以我和她爸爸考虑,应该给孩子送一个好些的礼物。我和她爸爸都在做生意,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所以就打算买个手机,方便今后和孩子沟通。价格也就在2000元左右吧。”在兰州市各大商场儿童用品相当好卖。一架长度在70厘米左右的遥控越野车,优惠价为965元。“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什么都能满足。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全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平日里买的玩具能堆成小山,衣物能装满整个衣柜!”刚当上爸爸半年的崔先生谈起自己六个月大的儿子时,颇有感触。即将到来的“六一”是儿子的第一个儿童节。为了打造这个儿童节,从一周前,崔先生就开始采购了,仅童车就买了三辆,有学步车、吃饭车、手推车。做妈妈的也不甘示弱,为了让儿子在“六一”当天打扮得漂亮,这几天她逛遍了商场的儿童服装区。“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什么都不缺,但作为家长总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许女士也为上小学的儿子安排了“节日套餐”:首先要带儿子到翻斗乐去翻个痛快,然后到麦当劳美美地吃一顿,之后去商场给孩子买套名牌衣服,最后去书店挑几本儿子最爱看的漫画书。这样的“节日套餐”大约要花费数百元,它可能就是21世纪一个消费群体的代表和缩影。
六一儿童节≠儿童消费节
家长更好地与孩子心灵交流,带给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也是一份好礼物
现在很多家长在计划过“六一”节时,无不将物质消费与过节挂上钩。一些平日忙于工作的家长在“六一”来临时,更是选择了用物质来弥补平时亲情的缺失。儿童节的高消费现在让家长们很困惑。在青岛,商场纷纷摆出儿童节专柜,儿童玩具成了最火的商品。宋女士给儿子买了一套赛车,其中包括跑道、赛车、升级部件等,总共要900多元。在天津,消费者刘女士有个12岁的女儿,她算了一笔儿童节的花费:购买打折后的童装两套共398元;周日带女儿到乐园买通票玩一天,加上中餐、晚餐花费近500元;另外她还答应孩子在“六一”当天去必胜客,这样算下来花费肯定要超千元了。如此之高的消费水准,虽说刘女士一心想让孩子高兴,但她也说,花这么多钱过节,真不知道对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昂贵的礼物真的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吗?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节,那时候一切是那么简单,没有电脑、韩流、网络……但给我们的快乐仍是最纯真的。“六一”节的主角———孩子,需要更多的是节日过后“刻骨铭心”的童年回忆。现在,作为家长,让孩子感受上一代玩皮筋、玩泥巴的乐趣恐怕不太现实了。现在儿童节送孩子礼物在情理之中,但不应以金钱衡量礼物的轻重,最重要的是家长在送礼物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爱心。许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而学生平时学习压力也大,与孩子心灵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一些孩子厌学、郁闷等心理现象不容忽视。如果家长们在六一节这天能安排跟孩子好好交流,不要一味地只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这样也会让孩子很开心。儿童节,不应该仅仅是儿童消费节,更应该接近于一个纯粹的,能带给孩子们健康的生活态度的节日。(新华社、解放日报、哈尔滨日报、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