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酱业闻名全国,除了种植传统、技术工艺、交通大畅等因素外,还与保定帮的商道密不可分。保定酱业的古朴大缸中,酱制出了保定帮“义”字当先的醇香商道。
诚“义”——选料认真,一丝不苟。 如槐茂号收购小红萝卜、荸荠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保证质量,其购价高于普通的一倍。为保证原料精良,采用“工农挂钩”的办法,对产地菜农素有口头协定:“定货生产,籽种固定”不许变更。
严“义”——在人事安排上,量才使用。为了便于职工“为我所用”,酱业有一个传统的“铺规”,虽然只是口头陈述,却相当严厉。主要内容是:首先必须服从经理、副经理指使分配,要为企业忠实效劳,同仁要团结,对顾客有礼,要操守有信,手头干净,不得透支、假借或偷窃财物。职工探亲回家,临行前所带衣包,要经别人查看,避免嫌疑等。
凡领东的企业,在雇用职工上,不用“三爷”(即财东和经理的少爷、姑爷、舅爷)。由此可见,旧社会在人事上也非常注意防止“裙带风”。
礼“义”——有一套传统的礼貌经销方法。视顾客是“财神爷”,在营业时间上,每天16个小时,天未亮就张灯准备,天明开门,夜间如遇顾客叫门,随时售货。
仁“义”——职工伙食费用,一律企业负担,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吃“犒劳”;除经理、副经理吃劳力股之外,比较负责的职工在流通银元时,每月工资8-10现洋;一般职工4-5元;徒工三年无工资,年终给馈送。一般员工的年终“酬劳”,一般按职工的工资额数“一薪一酬”,个别的如庆兴裕是“一薪二酬”。
保定酱菜的起家兴衰
相传槐茂号开业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慈禧太后回北京,路经保定,驻跸行宫(现在保定二中校址),曾购尝槐茂酱菜,并赐名“太平菜”,酱菜声名大噪。
追至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于京汉铁路建成,保定陆路南北贯通,酱菜得以远销;兼以1902年袁士凯创办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又设督军署于保定,酱业蒸蒸日上。
七七事变后,酱业凋敝,直至解放后公私合营……
——考于《保定酱菜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