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着
8岁半由父亲背着踏进校门 在同学老师的呵护下走进考场
“那个残疾同学的车来了,大家给他让条路。”昨天早上8点多,当周明(化名)的爸爸和前天一样开车到达考场的时候,得到了其他候考家长的特殊礼遇。“真没想到,今天大家都知道我们家的事情了。”面对这份意外,周爸爸和周妈妈频频在向家长们点头致谢。昨天上午开考后,记者在考场外见到了周明的班主任高老师,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周明就是一个“正常孩子”。
8岁半学校让他先试读
“ 小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上学很兴奋,每天都会准时在窗口看,看他们上学,看他们放学,但自己始终不能像他们那样背上书包,我心里很难受,所以,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就离窗口远远的,不再看了。”这是周明上学后的第一篇作文,也正是这段话震颤了父母的心,爸爸在心里许下了承诺:要尽力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读小学之前,周明由爷爷奶奶带,因生活不能自理,活动也不方便,他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妈妈说,孩子就喜欢画画,邻居们时常让他画点花草什么的,因为有人的欣赏,周明每天都是满脸笑容的。到了读书年龄,因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只能继续呆在家里。两年后,隔壁的孩子报名入学,兴奋地对周明说,明天要去读书了,周明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我们家住在底楼,他每天早上7点多就趴在窗台上看,我发现孩子哭了。”爸爸有些哽咽,“他从不在家人面前掉眼泪,要不是偷偷看到,我们还不知道他这么想读书。”
于是,父亲开始到处托朋友找关系,到附近学校去找校长,为了让儿子能走进课堂,父亲求老师让孩子到学校试一试,学校终于同意试读两个星期。8岁半时,父母背着周明第一次踏进了校门。
没当上“官”哭了一夜
周明学习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三年级选举少先队大队长,他觉得学习好准能当上,老师宣布结果的时候却没有周明。放学后,他扑在妈妈怀里大哭起来,还因此病了一个星期。最后是奶奶的一句话逗乐了周明。“别哭了,奶奶明天就去商店买一个大队长标志,你就在家当大队长。”
得知周明因没选上大队长而伤心生病,老师特地多次上门家访。“不是成绩最好就可以当大队长,大队长要为同学们做很多事情,比如擦黑板、发本子,而你自己还需要别人照顾,所以没让你当选。”妈妈告诉记者:“当时孩子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不能帮助别的同学的,不过打那以后他再也没闹过”。
周明的这次“官瘾”一直是家里常提的笑话,妈妈每次说起这事,周明总会不好意思。
6人小组天天接送
“周明在班里是一种精神鼓舞。”高老师告诉记者,高三的作业很多,但他从来没有晚交或不交作业。他不能参加补课,也不能熬夜,但他成绩一直很好,他的学习劲道无形中对同学们鼓励很大。
因为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周明毕业后被保送进高中,他挑了离家较近的天山中学。为了接受这个特殊学生,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家访后,指定6名同学组成了 “帮助小组”。
从校门口到教室要步行200米,父亲为他买了轮椅。每天班里的同学都会提早在校门口等他,推着他进教室,三年里从未间断。高老师告诉记者,“帮助小组”的4名同学负责接送,2名帮助他上厕所、交作业及洗饭碗等。同桌小董是周明的初中同学,他从来没有因为要照顾肢体不便的同学而提出换座位。从笔袋里拿圆珠笔,看书时帮着翻页,吃饭时为他拿调羹。“他是我的好兄弟。我帮助他,他也在学习上帮助我。”小董说。
这两天高考,小董也在复旦中学考场,但和周明不是一个教室,每天中午的休息时段,小董都会到周明住的宾馆陪他;班长小沈每天也会主动跑到周明父母面前问:“周明妈妈,有事情要帮忙伐?”
周明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爸爸告诉记者,每到夏天,他们会给他带上一瓶水,可每天周明放学,这瓶水总是原封不动地带回。原来,为了减少自己上厕所给同学带来的麻烦,周明选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班主任教他“帮助”别人
“周明要参加高考,我已经和学校领导申报了他的情况,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这些本应该家长考虑的事情,高老师全都想到了,并提前为他做了安排:到教育局打申请,联络复旦中学的老师,询问周明的考试安排……考试前一天,高老师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确认,得知万无一失时她才放心回家。
第一天考试,早上7点多,记者就看到了高老师,她已经在校门口等候自己的学生了。看着周明顺利进入考场后,她才放心地继续照顾其他考生。“我们高老师在考试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与周明同考场的同学一定要帮助他,要对他负责任。”同桌小董说。
对于第一次接收周明这样肌肉萎缩的学生并成为他的班主任,高老师说,“这个学生从进学校,我们就把他当作正常的孩子,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他的教育。”有时高老师需要做一些多媒体文件,便交给周明去做,让他感到自己也能帮助别人。
高老师对周明的成绩一点都不担心,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周明是否可以适应考场这个陌生的环境。“考试前,我还特地和复旦中学的老师打招呼,希望他们帮周明拿文具。”每次考完,高老师还会主动询问周明的感受,“身体吃得消吗?监考老师有没有帮你?明天记得带好考试文具哦。”
为了周明父母放弃第二胎
“妈妈你千万不要听她们胡说,不要再生孩子,这样你们会不喜欢我的。”4岁那年,当听到街道计生科的阿姨和妈妈的对话,小周明拉着妈妈的衣角,眼巴巴看着母亲。
“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问过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生第二胎。我总会想到儿子当年说的这句话,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肯定会对他分心的,所以我们放弃了。”妈妈说,周明28个月时突然发病,每分钟心跳只有10下,抢救十分困难,每次医生劝他们放弃,妈妈都坚持要抢救。小周明在插了45天的输氧管后终于脱离了危险,但他不会说话也不会动。
“医生告诉我们,孩子救活了,但会有后遗症,要么肌肉萎缩,要么变成植物人。我要救他,当时我们就这一个想法。随后的日子,就是带着周明走遍了上海所有的医院,吃中药、扎针灸、做推拿,连江湖郎中我都信,只希望他可以恢复。”爸爸记得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基本是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
参加高考只为回报
“ 现在他行走不便,我一有空就开着车带他到处看看,卢浦大桥、金茂大厦,只要上海有新的变化我总会让他及时看到。”爸爸说,他希望周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了解这些信息。
父母的付出,周明一直记在心里。为了减轻爸妈的负担,他总是努力尝试自己做些事情。“有一次他放学回家,我们都在忙着做晚饭。我去他房间看他在忙什么,没想到他竟在用嘴把作业本从书包里咬出来。”爸爸既心酸又欣慰,“他就是不想全完依赖父母,也希望给我们减轻点负担。读中学后,他坚持不再让我们喂饭,硬是学会了自己吃。”
“‘你高考为了啥?’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他居然哭了。他说:‘我不为自己,就想回报大家对我的期待。’家里人为了他付出了很多,奶奶每天替他买早饭,爷爷以前也常送他上学,爸爸妈妈更是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给他看病,让他读书,还有很多人都给他帮助。他一一都点到了。”高老师回忆起高考前和周明的谈话。
上午的考试就要结束了,周明的父母又要去接他。记者问道,他们对孩子高考有什么期待时,爸爸说,“我们从来都不担心他的成绩,只希望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读书、工作。” [来源:上海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