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考闯关·观察——反作弊成本数万倍增长
高考昨天结束。据统计,北京高考作弊记录为零,这个消息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刚刚启用的电子网络巡查系统。
今年全国高考的一大特征就是各地招考部门绞尽脑汁地防范作弊:安装电子眼监控设备、装配手机屏蔽仪、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电子探测狗等。
防作弊从道德走向技术
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相关部门就一直在制定严格的规定打击作弊。如取消考试成绩、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但这一系列相关措施更多的是用制度去约束作弊考生。
而从今年开始,防止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据了解,各地对今年的高考考场加强了电子监控,配置了一些必要的手机探测仪和监控设备。一些省份已建成全省的网上巡视系统。
防作弊成本涨数万倍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海淀、朝阳、丰台等区县的56个考点实现了电子巡查。预计三年内,“北京教育考试远程电子巡查系统”将覆盖北京所有高考考点。据了解,每个区县的投入成本达到了580万元。
辽宁营口市则投入40万元购进了“手机屏蔽仪”,在505个考场中使用。
山东省投入1500万元专款,在考场全部装上了“电子眼”对考试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即时录像。
还有很多地区采用指纹输入办法验证考生身份,在监考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反作弊的成本越来越大,数万倍地增长。
【监考】
从有考试开始就采用的人盯人战术,沿用到现在。
【AB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防止考生左顾右盼找答案,开始采用A、B两套试题。
【诚信档案】
近两年开始,考生签订诚信保证书,有关的违规记录将记入其电子档案。
【金属探测】
从去年开始运用,只要与金属有关的作弊用具都会被扫到。
【指纹验证】
从去年开始,为防范替考,一些考点在报名时采集考生左、右手指纹,入考场时验证以防止替考者。
【电眼监控】
今年开始,一块超大监视屏和遍布考场的电子眼就可以将考场各个角落尽收眼底。
【手机屏蔽仪】
今年最受争议的反作弊工具,主要通过释放无线电干扰电波,能在一定范围内使手机失效。
VS
【小抄】
从有了考试就有的作弊手段。把答案用极小的字体,抄在纸上或者衣服、手绢、身体上。
【枪手】
这个也是从有了考试就有的作弊手段,只不过古时候叫替考。
【耳麦】
2000年开始,在南方流行的一种“隐形耳机”可以缝在T恤衣领里,也可藏在耳朵里。
【无线通讯】
随着BP机、手机出现的一种高科技作弊手段。
【作弊钢笔】
今年炒得最热闹的作弊方式。有的笔身上有作弊的内容,有的用荧光照出颜料字。
【作弊眼镜】
被一些人称作为今年最新的作弊武器。但是只见网上叫卖,不见实物,更多的是一种诈骗手段。
【高考移民】
不法分子利用各个地区分数差异,钻政策的空子。
诚信 要监督更要培养
赵博
在今年北京高考中,有一项投入超过历年各届。那就是每个区投入580万元建立起来的网上巡查系统,累计起来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目的是为了追求高考的纯洁性,杜绝作弊。
这让我们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诚信的含金量,体会到了“诚信是一种财富”这句话的可贵。如果能把这些钱全部投入教育,将有多少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到现在,我们确实没有发现一例作弊案例,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是不是就能保证,当这批孩子走进高校不会出现舞弊、造假的行为?毕竟,探头下我们监视到的仅仅是学子们一时的行为举止,而不是他的一生。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我们目前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否则,我们就只能陷入“一边希望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一边又担心即将毕业的考生弄虚作假”的恶性循环。
海淀招生考试中心主任陶明:
只要他有作弊的手段 我们就有防备的办法
对与反作弊手段的更新。我们特地采访了海淀招生考试中心主任陶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
记者:海淀考试中心有了电子眼监控系统和没有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陶明:不但能够看到考生的情况,还能够看到监考员监考的情况。
记者:一说到高科技,有人说现在只要是有考试,就必然有作弊,你觉得作弊和反作弊之间这个赛跑谁更厉害一些?
陶明:应该说只要他有作弊的手段,就有防备的办法,比如说过去有手机作弊,我们就用手机探测狗。另外我们也试用过手机屏蔽仪。
高科技只治标不治本 人心正才能天下无贼
记者:会不会有一些你们没有办法,你们也发现不了的?
陶明:不排除我们有发现不了的,但是我觉得还会有解决的办法,听说有那么一种笔,可以把字写手上别人看不见。针对这个我们完全可以有一条规定,考生不许自己带文具进去。
记者:今天的反作弊附加了很多高科技的手段,接下去,您觉得作弊会渐渐减少,甚至消失掉,还是说一如既往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王大伟:用高科技,我们可以治标,但是不能治本,有一句话叫人心正,则天下无贼,如果要是没有贼,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诚信,提高社会整个道德标准。央视《新闻会客厅》
相关链接
去年高考1700人违规
据了解,2005年全国约有1700人有高考违规记录且未被录取,这些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将作为历史记录,与他们在2006年高考中的诚信记录一并记入其电子档案,在录取时提供给有关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