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做一个杂家
她是一位影视演员
表演却并不是她最初的选择
徐静蕾:我觉得我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读课文都会很紧张的,
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徐静蕾:我觉得我想说话呀
初当导演就崭露头脚,获得国际殊荣,质疑与掌声纷纷向她涌来
徐静蕾:我觉得时间会证明所有的东西,
个人博客荣登全球著名搜索引擎Technorati榜首,
徐静蕾:其实我就是写一些我很普通的日常生活
对于未来她有着怎样的期待
徐静蕾: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杂家,每天都过得很高兴
《面对面》王志带您走近影视演员兼电影导演,徐静蕾,和您一起感受她成长的心路历程
精彩对白
记者:你网上的博客都是你亲自写的吗? 徐静蕾: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包括换的照片 记者:为什么想到当导演呢? 徐静蕾:我想说话呀。
记者:那你在学校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吗? 徐静蕾:不是,我是那种能混一天就是混一天的学生。 记者:目标是什么? 徐静蕾: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杂家,然后每天过得都特别高兴。
人物介绍
徐静蕾:1974年生于北京,199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影视演员、电影导演。
现任北京电影学院 教师
解说:进入2006年,徐静蕾的名字就不断见诸各种网站、媒体的头条,这次让她成为焦点的身份不是演员、也不是导演,而是博客。从2005年10月25日开始第一篇博客起,短短4个月徐静蕾的个人博客点击量就突破了1000万大关,再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更是以极高的速度不断攀升,并最终荣登全球著名搜索引擎Technorati榜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文博客。
记者:你喜欢现在一个结果吗? 徐静蕾:我很高兴啊,因为我毕竟因为这个莫名其妙写成的一个第一名, 记者:为什么会第一呢? 徐静蕾:我只能说我的优势可能就是平均分还比较高,我也能写一点,我也比较有名,然后可能因为我演过一些戏,所以群众基础还不错,哪方面其实都不是最好的,但是综合起来,而且我也算是写的比较早的。
记者:怎么开始的呢? 徐静蕾:开始就是我公司的一个同事说你要不要写这个博客,然后我说不写,我说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后来他就说你,因为他是比较自由的,你可以写,可以不写,但这个东西开给你了,你可以往上写一点,可以隔几天都不写,都没关系,这个让我觉得比较放松的。
记者:那在此之前,你对网络了解吗?
徐静蕾:初级吧。就反正会上网、会看一些新闻、会做一些搜索等等。到现在我也觉得还是比较初级。
记者:但是你的博客却做得很专业?
徐静蕾:我的搏客,什么叫专业呢?其实我的博客只是更新比较快,我就是写一些我很普通的日常生活,那关心这个的人就会去看,不关心这个的就不会去看。
解说: 博客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博客”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网上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可以将个人的生活故事、内心感受随时记录和发布,还可以以文会友,结识朋友。2005年下半年,新浪网开始找名人开通博客,徐静蕾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四个月时间超过一千万的数字,这个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徐静蕾:当然不是,完全不是,我觉得我去年一年做任何事情都不成功,而且都碰到很多很多的障碍,实际上这也是我接受别人意见去写博客的一个原因,那个时候我就在反省我自己,是不是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我是不是太一意孤行,或者是怎么着,所以这个时候别人来劝我的时候,我才会想,要不要我听他的试试。
记者:那我能不能理解博客对你来说,是闲着没事做才做的一件事? 徐静蕾:是的,如果我去年想拍的那个电影,很顺利地拍了的话,我那个时候10月25号开的博客吧,我那个时候已经开拍了25天了,我想10月1号开拍,如果我在那个时候,第一没有人会跟你说,你来写这个博客,我们公司的人也很有眼力劲,不会说你来写这个看我能不能,只不过是我那时候10月1号觉得不拍了,那我那段时间天天在想,我怎么办呢,我下面要做什么呢,其实是我比较空闲的一段时间。
记者:当点击率到这个程度以后,你成为大家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的时候,这就不是一件闲事了? 徐静蕾: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写,我已经把它当成我一个习惯了。
解说:2005年10月25日零点徐静蕾写下了自己第一篇博客,上面只有几个字,
在不太适应的状态中徐静蕾开始了自己的博客生活,从开始的发发照片、只言片语,到后来的谈天说地、直抒胸臆。
记者:没有压力吗? 徐静蕾:没有压力,我觉得很多人在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很奇怪,因为这是博客的好处,我可以写,比如有一天我就写了几个字,我说“心情不好,说什么也是无意”,那有一天我是不是还有一天,可能就写过一个“累,不想说了”,就完了。
记者:但是为了保持第一的话,这种压力就自然而然了。 徐静蕾:这个就更没有了,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永远保持在世界第一的。
记者:那你会不会想办法让它保持第一? 徐静蕾:我觉得它得第一也不是我想办法得到的。可能对我来说我能干的好的事情,首先是让我觉得没有压力的事情。
记者:但是通俗地说博客某种程度上叫网络日记,这个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把它公开发表,有没有顾虑? 徐静蕾:我早就说了,这上面不会是我百分之百的真实生活。
记者:写什么呢,不写什么呢,底线放在哪儿呢? 徐静蕾:就是牵扯到别人的隐私,或者说我自己的隐私,非常隐私地方的东西我就不会写。 记者:那会不会很刻意找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接近? 徐静蕾:我觉得长期做这样的事情会很累的,我觉得我自己还比较自信,所以我用不着那样。 记者:确实你的博客,我打开看了一下,很好看,也很好听,但是也有人怀疑,是不是有专人在帮你代理或者接手?
徐静蕾:这个怀疑是一定存在的,我觉得时间会证明所有的东西。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包括换的照片。
解说:不断攀升的点击量,引发了广告商们对徐静蕾博客的极大兴趣。新浪和徐静蕾的利益分成问题也成为网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记者:也有人从你的博客点击率上看到巨大的商机,你视而不见吗?。 徐静蕾:我不会视而不见。我接受一个新的东西还是要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理由的,这个理由不是很充分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就暂时不会往上放。因为现在谈的人也挺多的。但是有美容院的,有药的,有刚才说的减肥的这些产品,那这些产品基本上都不在我做广告的范围,代言的范围之内。
记者:那么跟网络的分配呢,好像现在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 徐静蕾:因为我和新浪,实际上没有任何矛盾,因为现在我也没有想往上面放广告,所以根本牵扯不到谁的利益分配的问题。他也不可能强迫我说徐静蕾你必须在我这上面放广告,我们两家还是互相尊重的。
记者:但是它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当这种潜在的可能变成一种现实的时候,徐静蕾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或者新浪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徐静蕾:那就发生的时候再说吧。 记者:会很远吗? 徐静蕾:我不知道,这个我真的不确定。今天我不能说绝对没有,因为也许明天就有一个非常好的,那我就放上去了也有可能。
隔段
解说:一九九三年十九岁的徐静蕾即将高中毕业,和所有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报考哪一所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成为了她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记者:看你的经历中间也谈到,就你最初并不想当演员,但为什么当了演员呢? 徐静蕾:也不是不想,而是我觉得我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读课文我都会很紧张的,何况做一个演员,每天都要在别人面前表演,
记者:我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很诧异,电影学院肯定不是人家逼你去考的? 徐静蕾:不是,对。 记者:那为什么会去考呢? 徐静蕾:我当时是在戏剧学院学画画,考戏剧学院的舞美系,和考工艺美院的服装戏,两个都没考上,然后我在中戏的门口就碰到一个导演,他当时就把我认为,就当我是电影学院的表演系的学生,然后那时候我都认识的是一些美术系的同学嘛,他们就说那你要不去考表演系,你看人家,你出门人家就把你已经当成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了,但那时候觉得难道我长挺好看的,就会说那我去试试吧。
记者:这时候才意识到?
徐静蕾:对,这时候才意识到。因为首先一个女孩长得好不好看,被什么证明,就是有没有人追你呀,我就觉得没什么人追我。所以我就觉得自己是很不起眼的。然后到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就有人说我长得好看了,或者说像表演系的学生了,那时候我当然还是有一些得意吧,会说,哎,难道我真的长得还挺好看的?
解说:就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表演训练的女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顺利地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徐静蕾的人生从此出现了转折。
徐静蕾:回家跟我爸我妈在那儿可美了,就觉得你说电影学院一年全国才招十几个人,这全国才有几个呀,北京市才有几个呀,咱朝阳区才有几个呀,怎么就是我呀?
记者:那你在学校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吗,或者是优秀的? 徐静蕾:电影学院?当然不是,我是那种能混一天就是混一天的学生。 记者:怎么讲? 徐静蕾:比如说小品,不是老师逼我的,我才不会上台去演。一定老师说,徐静蕾,你的小品准备了没有,我才会去上去,就能躲就躲的那种。 记者:那你的成名就很奇怪了? 徐静蕾:但就是这样的呀。电影学院和其他理工科学校可能有一些不一样。未必就是出勤最齐的和文化成绩最高的,甚至专业成绩最高你就一定可能出名。比如说我从小没有受过任何的表演训练,我的成绩肯定不会是最好的,我们班同学有学唱歌的,音乐学院附中的;有学跳舞的,舞蹈学院附中,有以前演过戏的,所以我的专业是很差的,我所有的这些方面都不突出。
记者:那你的性格不是很主动,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徐静蕾:那就是因为电影学院,很多人会到电影学院来找演员嘛,比如说我第一个使大家可能认识我的戏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那个就是赵宝刚, 当时有很多人来找演员,就会有很多副导演来,就会见剧组,我当时就去了赵宝刚的剧组,然后又试衣服呀,又化妆呀,又拍照呀。后来一进他那儿就看满墙挂的都是各种女演员的照片,都很漂亮,所以也没觉得自己就肯定行或者怎么样,可是就恰巧他想找一个女警察,他恰巧觉得我身上可能没那么多脂粉气,所以他就觉得反而是这样的可以演一个真正的警察。
画面: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徐静蕾出场的片断
记者:其实很多人都感激第一个给他机会的人? 徐静蕾:我首先是觉得没有我电影学院的老师,就没有我。因为电影学院是这样的,每年不同的招生老师喜欢的学生类型不一样,其实像我这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比如说我上一个班,老师就会喜欢看起来成熟,号比较大的那种女生包括男生,可能我们班的老师就会偏向于喜欢我们这样,就我们一个班其实都是类似这种类型的,小脸,瘦。但不一定所有的老师都喜欢这样的,我就正好赶上了喜欢我这种类型的老师。所以首先感谢的就是刘之子老师,因为没有他,我不可能进电影学院,也不可能从此走上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的路。
解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让人们首次认识了还是学生的徐静蕾,而真正让观众熟悉和喜爱她的是被称为中国大陆偶像剧里程碑式的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
徐静蕾:那个戏当时所有人都是新人,导演是第一次拍电视剧,所以演员都没有什么名气,李亚鹏、王学兵在当年也就都那样,所以这个戏就是很意外的就变成是我,恨不得是我一个代表作了,或者是我起步的一个东西。在我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这是我觉得我很幸运的一个原因。
记者:为什么没有更好的机会呢?大导演,一部作品,让你红透半边天?
徐静蕾:这个我觉得就是人的命吧。就是说,因为本身中国的大导演可能就那么两三个,他们一年都拍不了一部戏,那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等?或者说我一年一年等,期待有一天一个大导演来找我拍戏,那我的生命就一天一天在很无意义的,或者很没盼头的等待中就过去了。这以我的性格,我是不会这样的。我是一个需要自己很主动去做事情的人,很被动的生活,我只能接受半年或一年,我已经要疯了。
记者:必须自己找事做?
徐静蕾:对,就是说很多时候我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我自己手里。
记者:当你面对这样机遇的时候,伸手可得的时候,你还被动吗,你不会主动吗? 徐静蕾:我主动没用啊,我怎么主动啊,我说赵宝刚导演你用我吧。他不可能用他的作品开这个玩笑的,因为每个导演都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的,他不会说因为徐静蕾说求求你了,用我吧,这样跟他说的人很多,没用的这种方法,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你的就是你的,当然,我当然会表现出,比如说他问你愿不愿意演,我肯定不会说我不愿意演,这个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要说多么去主动,我觉得不是,这个东西也不是主动能得来的。 记者:可能在不了解你们这一行人的眼里传闻很多? 徐静蕾:就像上电影学院之前,很多人都说电影学院门前全停的是奔驰和宝马,就是女生全是捧大款的,弄的我爸还有点提醒我,他当然还是主要信任我的,但他听到这样的传闻,他会提醒我说,还要注意什么这些,但事实上我在电影学院这么多年,我四年其中有两年半是实打实地在学校,我没见过什么奔驰和宝马,只见过数量很少,根本没有传闻当中的,奔驰宝马的车队在每天放学的时候接学生。
解说:从1995年到2001年徐静蕾先后出演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并多次荣获中国表演类大奖,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导演。 记者:为什么想到当导演?
徐静蕾:我觉得可能是我比较求变的心理吧。我会希望我不停的有变化,这样我会觉得比较好玩儿。
记者:当女演员的经历你也当的不错,就不能满足你?或者你从思想上来说根本就认为漂亮女演员就是花瓶? 徐静蕾:那不是,我就证明不是,漂亮女演员不一定就是花瓶。
记者:所以你要改变?
徐静蕾:不是啊,光是演员可能不能完成我的想法,或者说只能完成我的一部分想法。那拍电影就是你在表达了。拍电影不管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都是导演的自我表达,是他世界观的一个表达和他对很多事情认知的一个表达。所以当我到了27岁的时候,我觉得我想说话呀。如果光做演员的话,我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说话。就像采访,每天人家问你的都是你用什么化妆品,你怎么保养啊,你穿什么样,你是休闲服还是什么,就每一天,所有人问,采访都是问的这样的问题,当然还会问一下你的感情怎么样,这些东西我会觉得很无聊。
记者:你当演员转为导演的时候,你清楚自己的实力吗,有把握吗? 徐静蕾:我觉得所有的事情是这样,就是说要非常清楚自己,但是有的时候需要一点点盲目。
当然这个盲目在当时并不感觉,只是我事后回头想,这徐静蕾怎么胆那么大,上来就敢自己拿钱拍电影,赔了怎么办,或者拍的特别差所有人都骂死我怎么办,但当时没这么觉得,当时觉得挺容易的,不就拍电影吗,导演无非就往椅子上一坐看看这个行不行,看看那个行不行,就这个样子,这是由盲目的成分在的,但当时并不感觉。
徐静蕾当导演空镜
记者:在外人的眼里导演是很了不起的工作,要找剧本,来筹措资金,要选演员,是整个剧组最有权利的人。 徐静蕾:这就是我做演员给我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资金我不用找,我自己出,编剧、剧本我可以自己写,我能写写成,我写不成我就不拍了,就这样,然后我找其他演员,因为我跟他们都很熟,比如我找叶大鹰,他干脆就是我邻居,姜文,我觉得是我非常欣赏,甚至非常敬佩的一个导演,也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我可以让他们来帮我演一下。
记者:那剧组的人怎么看你呢?
徐静蕾:可能刚开始会觉得这人没拍过戏,看她怎么拍。但是一到工作起来,每人手里都有一份工作,必须要做好。谁还有那么多心思观察别人怎么着。比如说我看纪录片的时候才发现,我在前面拍这场戏的时候,他们在外面踢毽子。都是我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才知道的,当你专注工作的时候,你不可能顾及到这些。
记者:但是导演毕竟是个很专业的工作,不否认吗?你没有学过? 徐静蕾:但是导演这个专业有很多人在帮你啊,摄影师、美术、编剧、化妆、演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专业的,我觉得我什么其实都还懂一点。比如我小时候学书法,书法讲究的其实还是构图,还是用黑白来构图,所有的留白其实都是内容,不是说所有的字都是内容,所有留白都是内容,那其实无非电影就是一个横的宣纸,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说我学画画,那我对颜色是有感觉的,冷色、暖色,有一种黄色有多少种黄,偏冷的,偏暖的,那我就会很容易跟美术说我要什么样的调子。
解说:在徐静蕾的博客里也有关于她当年学书法的记录。“爸爸在我六岁的时候开始让我学书法,背古诗,字认得够多的时候就让我念古文读四大名著,为此他记了很多关于儿童启蒙教育的笔记,是世界上最用功的爸爸……”爸爸的角色在徐静蕾的成长中无疑是重要的。2002年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影片《我和爸爸》完成了,这是一部关于成长,讲述父女之爱的影片。
同期《我和爸爸》宣传照、画面
记者:第一部片子为什么选择自己的编剧呢? 徐静蕾:这样因为不用花钱啊,我要找别人编剧我肯定要给别人钱。 记者:有没有想证明自己,这种企图? 徐静蕾:不不不,没有,就是因为,我为什么找自己演,因为我也不用花钱。当然剧本写完之后,我也觉得我最适合演,因为我觉得我最了解她,我知道她心里想什么。所以我就自己演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我找编剧,哪个不给人家十万、二十万的,花那钱干嘛?我自己试试。我写得出来就拍,写不出来就不拍。就是这种打算。
场景访谈
徐静蕾:这个是《我和爸爸》当时我们做的海报,但是发行的人觉得这种海报不能吸引观众,然后就弄了两张大脸的广告贴上去,我自己比较喜欢这样的。包括《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那个封面,和他写的“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这完全不是我电影想说的。
解说:让徐静蕾获得国际声誉的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部作品,《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因此片获得2004年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记者:那去评奖的时候你有把握吗? 徐静蕾:没把握。 记者:有什么样的期望? 徐静蕾:我期望我能得最佳新导演奖,然后得那个奖金,因为我同时入围两个单元,一个是正式比赛单元,一个是新导演单元,那个新导演单元是有奖金的,好像还不少,大概有十万美金类似,我觉得很多呀,就是可以再添点钱就再拍一个电影了。因为我当时拍第二个电影了,我完全还可以入围新导演单元,所以我是奔着那个奖金和那个新导演去的,当然后来得的是正式比赛的最佳导演,这个是很意外的。
记者:那意外的得到这个奖,什么感受?
徐静蕾:高兴呀。我觉得所有好事来的时候,都会高兴,得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了不起。我觉得都会有这个阶段。
记者:尽管电影得了奖了,但这个电影徐静蕾导的吗? 徐静蕾:这个是骗不了人的,就是说我在现场,因为我一个剧组有三十多个人,我第一部戏有三十多个人,第二部戏有一百多个人,就是整个剧组,如果这个戏不是我拍的话,早就被传出去了。就是那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只不过是一些可能没有到过现场的人,他总是觉得,我觉得这些人还是不自信,觉得我都不能干,为什么你能干呢,或者说看起来好像导演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干,你作为一个女演员,一个花瓶,怎么可能能干呢,我觉得这是大家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吧。
徐静蕾公司
解说:2006年3月为了事业的更好发展,徐静蕾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在演员和导演之外她又有了新的身份。
记者:为什么会放一个台球桌啊? 徐静蕾:因为我喜欢打台球。 记者:打得好吗? 徐静蕾:打得还可以吧
记者:这个公司要发展成什么样,有规划吗? 徐静蕾:我的理想是拍好的电影,我的目的是电影能够盈利。现在中国电影盈利的太少了,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盈利呢。比如我新拍的这个电影,是我们公司的第一个电影,那我就会从各个方面去想,因为电影作为商业的一种,它也是产品呀,你必须让它有一定的盈利,或者说平本儿,才能让它继续运转下去。
解说:《梦想照进现实》是徐静蕾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也是她的公司成立后投资运营的第一部电影,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剪辑、发行、运营,全部由她的公司独立完成。
徐静蕾:你说为什么我现在拍电影这么带劲儿?其实很累,每天很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中途我也想过,这太累了,完全不是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该干的事,我应该去玩儿呀。但是真得到一个片子结束或隔一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会觉得很有意思。
解说: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徐静蕾看起来一帆风顺,有人说她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因为在她的身上似乎看不到失败。
记者:失败过吗,或者有失败过的感觉吗?到目前为止? 徐静蕾:当然有啊,我经常有很失败的感觉,比如说我去年一年想拍那个电影没拍成,我就非常失败,我当时考工艺美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美术系,全都没考上,我当然觉得我很失败了。还有第一个男朋友人家把我甩了,我也觉得我很失败。
解说:名人的情感生活总是比较受人关注,徐静蕾因为博客也引发了一段传闻
记者:那实情到底怎么样呢?
徐静蕾:什么实情?
记者:比方跟韩寒的,网上炒的很热的这件事情? 徐静蕾:其实就是很聊的来的朋友,比如我们俩在MSN上会经常聊天,说一些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对一些人的看法,我觉得这就算是好朋友,或者互相之间有一些认同。因为他在上海,我在北京,我们俩根本见面没见过两次,所以离和大家说的那种绯闻,其实离的非常非常远,其实关于这个,我解释了已经很多次了,就老是这样解释,我都觉得好像有点那种欲盖弥彰的感觉,但是这个事实就是这样的。我就在想,这是不是跟做媒似的,可能大家觉得尤其现在又流行这种姐弟恋,是不是大家觉得你们俩挺合适,但是和我们俩是不是真的合适,又是另外一回事。
记者:你在意别人说吗? 徐静蕾:我,你要说完全不在意也不是,但是这么多年,其实也有很多很多人对我的议论,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怎么这么说呢我真生气,可是后来就发现中国人那么多,而且对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不同的观点的。没有一个人是获得全世界人民好评的,几乎没有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批评是这样的,我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批评我的博客,而实际上它并没有看过我的博客;他批评我的电影,而实际上他没有看过我的电影。这种我通常会觉得很无聊。但是还是有一些意见很中肯的,虽然我不太爱听,表面上不接受,但心里会接受的。实际上,批评是最能让人进步的。然什么最重要,其实就是要自己比自己强。
记者: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工作,你对感情,特别是对爱情有标准了吗?有认识了吗? 徐静蕾:没标准。我觉得爱情的标准是一直都在变的,可能就是小时候,觉得所有女孩小时候都希望找一个类似白马王子这样的一个,其实长大了以后,发现高矮胖瘦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不能太难看了,就是太丑,太丑的人毕竟少数,我觉得中等偏下,一直到特别好看都可以。然后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相处,就是能不能相处下去,这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就很像一个年纪大的人说的话,因为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我这样说话好像有点很卖老的样子,就是小时候会觉得要有激情的爱情,现在当然会觉得能够相处的,我觉得才是爱情。就像小时候穿衣服只在乎款式不在乎料子,只要款式好就好,当时我就想只要好看就行。但现在等我已经32岁了,我就觉得舒服是最重要的了。这其实是和感情有相通的地方,人的激情很快都会过去的,两年三年哪怕十年,都会过去的。
记者:那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阅历也在增长,你的成绩或者说你的成就也在增长,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演技会不会越来越高,个人问题是不是会越来越难? 徐静蕾:不会,首先刚才我也说了,我是一个最自己要求并不高的东西,我并没有把自己看的多高。今天我得了博客的世界冠军了,我也不会说,你看我太棒了,写得太好了,全世界就我写得好。因为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清楚的。如果大家一定让我找个理由,我只能说我的综合水平还可以,所以我对自己的期待值也好,对自己的认识也好,我觉得都是比较清醒的。不会因为我明天得了奥斯卡什么的,我就不是我了。我觉得这根弦是永远在我心里的。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记者:但是有时候你架不住确实电影演得好,确实博客写得好,确实我电影得奖了,当导演得奖了,这都是事实。 徐静蕾:对,但都会过去的呀。等你做下一个事情的时候,你还会碰到新的问题,当你在这些困难面前手足无措的时候,必然会否定自己。
记者:你为什么能那么冷静呢?
徐静蕾:我有飘飘然的时候啊,但是会过去,我觉得这是教育,我觉得是感谢我爸爸,因为我从小受的教育,其实就是挫折教育,就是你不行,你还差远了,就是这个我觉得在我心里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固定的评判自己的,我每天都会有一种,当我特别得意的时候,我自然心里会有一个声音说,别臭美了。
解说:徐静蕾总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领域,她的个人博客里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若干若干第一次》
记者:那那么多尝试之后呢?猴子掰苞谷?
徐静蕾:所以我就觉得我这个人就是这种魔鬼定律,越是稀里糊涂干的事就越能成。所以我就给自己说别较劲,越较劲就越不行,放松心态反而会比较好。
记者:有没有给自己定目标呢?目标是什么? 徐静蕾: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杂家,然后每天过得特高兴。、
记者:人怎么才能高兴? 徐静蕾:兴趣和朋友。我觉得我其实想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小时候,其实我小时候最大的一个理想是办一个杂志,当然我曾经想过做记者,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杂家,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干的特别好,但什么事情说起来都难不住我,比如说弹钢琴,我今年年初开始学,比如说英语我又在学,比如缝纫机,我刚买了一个电动缝纫机,其实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一个兴趣多的人。 记者:能不能给演员下一个定义? 徐静蕾:很难,下不了定义。 记者:导演呢? 徐静蕾:也下不了定义。 记者:博客呢? 徐静蕾:也下不了。 记者:那么谁是徐静蕾呢? 徐静蕾:徐静蕾就是住朝阳区的这么一个人呗,然后想干干这个,想干干那个,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就是这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