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6月26日电 题:钟明:为“脱毒”者搭建就业平台
新华社记者石新荣
6月23日中午,在贵州遵义市山区一个简朴的小农庄里,记者见到了在禁毒志愿者钟明帮扶下已“脱毒”一年半的李兵(化名)。 李兵肤色健康,情绪饱满,头戴一顶印着“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字样的小红帽,显得很“阳光”。如果不是此前看过相关资料,很难把眼前这位朴实的青年,与一个有着8年吸毒史的歌唱艺人联系在一起。
出生在革命老区遵义的钟明,从2001年4月至今,先后出钱出力帮扶13名男女青年“脱毒”,目前已有李兵等4人得到了巩固。为帮扶“脱毒”者,钟明经历了屡败屡战的酸甜苦辣,被伤害过、误解过,也流过泪,但从不动摇和放弃。他说,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钟明对吸毒人员染上毒品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一是主动型,明知毒品危害出于好奇而主动去尝试,多为一些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缺乏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人;二是引诱被动型,交友不慎,被引诱吸几口终成“瘾君子”;三是受骗上当型,因一时的身体、工作、爱情等不顺心,误入服特效“药”解忧歧途。从吸毒人员群体来看,学历低、家庭教育缺失的占大多数。
钟明认为,吸毒人员本身是毒品受害者,是一群特殊的病人。生理脱毒容易,心理戒毒很难。这就需要社会消除对“脱毒”人员歧视和排斥的心理,为他们提供“脱毒”后就业和巩固的环境。否则,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因吸毒引发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成为社会难题。
李兵是一名歌唱演员,有8年吸毒史,曾经多次戒毒、多次复吸。沾上毒品后,厄运缠身,被剧团除名,女友离去,年迈父母含忧过世,哥姐对他避之不及。
为给李兵提供一个良好的“脱毒”环境,钟明把他安排到了朋友的农庄里,并每月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给李兵交伙食费,还给他零花钱。在农庄里,李兵重新找到了被信任、被倚重的感觉。农庄午饭后,李兵忙着收拾、洗碗、刷锅,把一些剩饭菜喂狗、猫、小鸭等,完全融入了这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之中。
李兵“脱毒”半年后,曾想到酒吧、歌厅等工作,以减轻钟明的经济负担。但是,钟明坚决不同意,担心李兵到社会后再次复吸,让过去的努力付诸东流。“就如同一场洪水,把辛苦种植的庄稼全冲毁了,不能冒这个险!”
目前,钟明在海龙镇引进了一个热气球环保观光度假村项目,计划把这里建成一个李兵等“脱毒”人员的就业示范基地。他说:“起码有1/3的员工要招“脱毒”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就业环境。”
度假村的投资者张红娣女士也有朋友曾经被骗吸毒,她亲眼目睹朋友沾上毒品后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痛苦。她说:“我很愿意尽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想彻底摆脱毒品危害的人!”
钟明出生农家,17岁参加工作,先后当过乡镇机关打字员、遵义市红花岗区团委副书记、书记,2005年4月至今,任红花岗区海龙镇人民政府镇长。屈指数来,钟明已是一位有16年志愿者经历的老志愿者了,曾荣获“首届贵州省十大杰出志愿者”、“2004年全国百优志愿者”等称号。
确实,团委书记的特殊身份使钟明总是站在志愿者的前沿,长期坚持帮扶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坚持每年春节接一位福利院老人、“六一”接一名孤儿到家里一起过节,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近6年来,钟明又重点增加了志愿帮扶禁毒项目,他的不少朋友受其影响,也以不同方式加入到了帮扶“脱毒”的队伍中。
除项目“脱毒”之外,钟明想为“脱毒”人员做的事还很多:建立“脱毒”人员网上爱心之家,建立“脱毒”人员心理康复职(就)业学校,改变“脱毒”人员的身份,让更多的人重享幸福人生!
钟明当镇长后公务繁忙,妻子在一家茶楼打工,月收入只有800元,钟明的父母还在给住宅小区看门补贴家用。钟明一家是淳朴善良的,他妻子何梁英说:“钟明不抽烟、不喝酒,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好丈夫。他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我理当支持!”
钟明说:“有人说如果我拿当志愿者的时间和金钱去多跑关系,仕途可能会走得更远。但我不后悔,我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和履行对党组织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