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宁县大城子村采访,首先见到的毕希铭与记者印象中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大相径庭:头戴棒球帽、脚穿运动鞋、开着一辆越野吉普车,“酷”得很。
“讲究?”这位45岁的越野车发烧友一摆手说:“不光是我。 虽说我们村是个古城,可如今农民生活和城里人一样讲究。”
景观水车悠闲地转来转去,休闲广场练健身的、打球的人来人往,一个个红砖绿瓦的庄稼院整洁有致,新修的水泥路在脚下延伸。步入大城子村,让人眼前一亮。
大城子村曾是渤海国率宾府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城墙依然环绕在村子周围。随着东宁口岸的开通,这个距口岸仅9公里之遥的村子也被推到了开放的前沿。凭借地缘优势,如今大城子村形成了地栽黑木耳、绿色无公害蔬菜、劳动力转移、粮食生产四大产业。去年,“刨去”那些在俄罗斯经商的“大款”收入,村农民收入平均达到了5000多元。
2004年,做边贸生意的毕希铭被推举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想让富裕起来的村民们换个“活法”:“过去村里垃圾成堆、鸡飞狗跳,确实‘埋汰’,也怪不得城里人‘埋汰’咱。如今条件好了,农村就得改变破大家形象,让城里人刮目相看!”
于是,村里投资68万元建起了休闲广场,并在广场上修建了灯光篮球场,铺上了草坪,栽上了绿化树,还在广场上安放了16套健身器材。继前年和去年铺设了两条水泥路面外,今年,村里还打算筹集180万元再铺3000延长米水泥路面。3000棵绿化树和3万株花也已种完。
徜徉在大城子村的水泥路上,感受最深的是路面上不见一片纸屑,这在城市也不多见。“这是今早扫过的,保持得怎么样?”毕希铭得意地聊起了他们在县里第一个成立的村级环卫队。2004年,他们通过竞标的方式,组建起了有7人组成的卫生清扫清运队。卫生清扫清运队每天将村里的大街小巷清扫一次,并负责把垃圾运走。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了保持村容整洁,村里没少下功夫。每家门前都设有一个小垃圾箱,实行定点倾倒,同时鸡鸭鹅狗一律不准上道,采取圈养。大城子村还有一个规定:各家自来水费可免,但必须交1元钱卫生费。“为啥?就为了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毕希铭说。
在路上,遇见村里的保洁员尹忠梅。尹忠梅每天3点多钟就起来清扫,要工作到8、9点钟。尹忠梅说,村里专门为保洁员配备了专业服装,每个月补助10元钱的劳动保护费用。村里的努力和环卫队的劳动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如今讲文明、爱护环境已成为村规民俗。(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