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重点中学1200名高考考生中有153人是二级运动员
辽宁:考生未经体育统一测试就加分
本报记者 李新玲
几乎连篮球都没摸过的学生,居然成了篮球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高度近视也能在射击比赛中获奖,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这些匪夷所思的事发生在辽宁省鞍山市。 而这些拥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高三毕业生,按政策将在高考录取时获得10分加分。
近日,辽宁省鞍山市、本溪市的一些高三学生和家长向本报反映,他们所在市和学校有些高考考生为获取加分资格,通过关系取得假二级运动员证书。另外,辽宁省有关部门至今也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二级运动员考生进行统一测试。
班里个子最小的女生是沙滩排球运动员
鞍山市今年高考考生约1.9万人,按照《关于2006年鞍山市高考考生体育竞赛优胜者公示的公告》,鞍山共有293名高考考生获得了二级运动员加分资格,而去年只有162人。
鞍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鞍山一中)是辽宁省重点中学,今年有120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就有153名二级运动员,涉及门类五花八门,包括健美操、100米、乒乓球、足球、击剑、射击、散打、车模等等。
记者在这所中学2006届毕业生纪念册上看到,一个文科班的58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是二级运动员。通过照片和公示的名单对照可以发现,一名在班里个子最小的女生,是沙滩排球运动员;一名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的男生,是射击运动员。该校一名高三学生说,他的一个几乎从来没有摸过篮球的同学,却拿着篮球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高一时就有人问想不想办体育加分,开价5000元,高三时涨到了1.2万元
赵女士的女儿在鞍山一中读书,高一的时候就有人来问,是否想办体育加分,当时开价5000元。到了高三,又有人主动来问,但价码已经涨到了1.2万元。她的女儿一直不同意办,并说宁可不参加考试也不做这种虚假的事。
可是后来,她女儿发现班里的好几名并没有体育特长的同学都有了二级运动员证书,学校里老师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的,也几乎都有了加分资格。
另一位家长说,找关系给孩子办二级运动员证书,然后取得加分资格,这在鞍山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在一次高三家长会上就明确地说:“你们现在能办加分办加分,能找人就找人。”
据一位前两年帮别人办过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家长介绍,办证必须有钱,然后托人。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考生的名字加到比赛的秩序册里,不用到场参加比赛,替身运动员取得名次后,成绩单上自然就是考生的名字了。另外,像排球、足球、篮球这类集体性比赛项目,只要取得名次,一些不上场的“板凳”运动员,也能获得加分资格。
本溪市一位化名为“公正”的人士向招生部门举报说,当地两所中学在体育加分上弄虚作假。这两所学校在有重大比赛时,让真运动员与“欲办二级运动员证书者”共同前往比赛场地,由运动员上场比赛,如果取得获奖名次,则真、假运动员共同“合影”,由“假运动员”支付给真运动员可观的“辛苦费”,最后办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是“假运动员”。
赵女士从教育部门私下了解到,除了公示的293人外,鞍山还有几十人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证书,也在加分之列,但没有被公示。这部分考生的证书一部分是公示之前就办下来了,但不愿接受监督,不在公示名单之内;另一部分是在公示之后才办下来的。
校长说,“学校对体育运动投入这么大,100多名二级运动员不能算多”
鞍山一中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1200名考生中有153名二级运动员,这个数字并不算多。她说,一中可以说是辽宁省的体育强校,在许多比赛中拿过辽宁省第一名。今年有体育特招生已经被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录取。学校有非常好的跑道、体育馆,还有一个标准的射击馆,仅训练用枪一项学校就拿出了30万元。
“学校对体育运动投入这么大,100多名二级运动员不能算多,因为这届毕业生中高中入校时就有44名特招生。”这位校长认为,之所以有家长认为二级运动员有假,是因为家长在学生高考分数没有下来之前心态不好。
对于有举报说这所学校今年凡是老师的孩子参加高考都有体育加分时,这位校长笑着说,那是因为老师明白让孩子参加体育比赛有成绩可以加分,所以非常重视,让孩子拿出时间练习。这些学生大都是射击运动员,因为射击不像田径等项目必须从小训练,射击从高一开始练也行。也有可能是因为教练会对本校老师的孩子多指导一些,因此,比赛时这些孩子都能获得好成绩。
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辽宁至今未对体育竞赛优胜者进行统一测试
按照教育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43条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体育生可以适当增加分数。辽宁省2006年高招工作规定中也有相应的条款,并明确规定录取时增加10分。
但对于教育部和辽宁省高招规定中均所规定的“测试”一项,辽宁省至今没有进行。
有些家长曾到鞍山市信访办反映情况,信访办的人把市教育局、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召集到一起进行问题答复。体育局的负责人说,测试应由省级以上招生部门进行,市里无权进行测试。家长又到省招办反映,但是仍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此外,按照规定,体育特长生加分需要公示,对此家长也有一堆疑问。
鞍山市一位家长曾在今年3月,通过私人关系去市招生考试部门查询今年的体育加分情况,当时只有83人,可是到了5月公示时,就变成了293人。而且公示时的标题是《关于2006年鞍山市高考考生体育竞赛优胜者公示的公告》,既没有写明对这些学生公示的目的,也没有说明优胜者将享受的加分待遇。
辽宁省规定今年考生交志愿表的时间是6月16日,而省招办在6月15日22时05分,才在“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上把省内各地市体育特长生名单公示出来,不过只有考生姓名和考号两项,连体育项目、所在学校名称都没有。一些家长打了公示监督举报电话,要么占线,要么打通了无人接听,或给出了传真信号。
有学生家长将此情况举报到了辽宁省民心网,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不久后,家长们发现,招考网上公布了学生所在的学校名称,只是仍未公布考生的体育项目。
“公示的意义何在?监督举报电话也是摆设。6月20日,各市报考志愿截止,二级运动员资格仍然没有测试,一旦录取工作结束,给没加分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挽回的。”一位家长说,他们很气愤,有几位家长当时就坐火车去了省招办,见到了辽宁省招办普通高校招生处处长,并表示家长们愿意承担测试费用。
几位家长当时得到的回复是,测试与否是省教育厅的决定,招办无权测试。如果能拿出证据,他们再查处。
记者就这些事,向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求证,一位负责人说,今年公示时间晚了,是因为下面各市上报体育特长生的公示材料晚。至今也没有按往年惯例在《辽宁招生考试》杂志上公示。
辽宁省2004年曾严查高考体育加分,方式是让家长和考生写承诺书
据了解,辽宁省2004年严查了高考体育加分一事,当时采取的办法是让家长和考生写承诺书,承诺如果造假,后果自己承担。
“不进行测试,不核实真假,采用‘承诺’的方式,这不是掩耳盗铃,推卸责任吗?”家长们担心今年的结果还是这样。
有细心的家长,将今年经过公示的辽宁各市高考考生体育竞赛优胜者数量与去年做了对比,沈阳市去年207人,今年242人;鞍山市去年162人,今年293人;丹东市去年76人,今年124人;营口市去年46人,今年107人;辽阳市去年19人,今年56人。
此外,鞍山市的部分家长在参加由信访办组织的,有体育局和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的情况沟通会上,体育局的一位处长说,去年鞍山高考体育加分的考生是221人,可是家长拿出2005年的公示材料,上面只有162人,家长询问相差的59人是怎么回事,有关人员不置可否。
记者就同一问题,向鞍山市体育局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清楚”。
谁该为体育特长生的测试审核负责
根据考生及家长反映的情况,记者到鞍山市体育局进行采访。其竞技处处长赵国福说,按照有关规定,鞍山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招办、监察局4家,在今年5月22日和23日对高考考生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进行了联合审查。
审查的前提条件是,考生要提交体育比赛的成绩册、秩序册和成绩证书,三者缺一不可,再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考生的比赛项目成绩进行核实,确认考生是否能获得二级运动员资格。
赵处长说,今年报上来296人,他们对其中的3个考生的证书有疑义,因此,最后确定了293人。
他说,市体育局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二级运动员进行审查,至于学生成绩单的来源,就不是市体育局能够掌握的了。因为在293人中间,有217名学生拿的是参加省级比赛项目的获奖证书。
记者随后赶到沈阳,到辽宁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采访,韩伟民处长表示,对于国家运动员的审批是分级管理的,省级体育部门只负责一级运动员的审批,二级运动员的审批都在县市级体育部门。
“具体到某次比赛,我们只是公布名次,发获奖证书。我们只能保证由我们发出去的证书没有问题,至于学生拿去审批运动员的成绩单或是其他材料的真假,就不是我们能够查出来的了。”韩处长说,上一级体育部门对下一级只是指导关系。
他说,今年辽宁省体育局加强了对二级运动员的审批管理,发了一些文件,各市也都有具体措施。但他强调,体育部门审批二级运动员,目的是肯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高考加分。至于加分与否,那是教育部门的规定。
对于记者提出为什么对体育竞赛优胜者不做测试的问题,韩处长说,做测试是教育部的规定,他们是体育部门。另外,他认为,做测试有时不科学,比如一名曾取得过成绩的百米运动员,一段时间不练习,成绩肯定没有原来好。
为什么今年辽宁省高考考生中的二级运动员比往年多?为什么不按教育部规定做测试?公示程序有无问题?如何认定申报二级运动员成绩册的真假?带着这些问题,6月26日下午,记者前往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采访,坐等4个小时,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本报沈阳6月27日电
各省市对加分考生的称谓、标准及操作方法差异大
体育加分公示背后有蹊跷?
实习生 叶铁桥
“为什么在别的省市,二级运动员可以加20分,我们这里只能加10分?”
“为什么这所中学有这么多国家二级运动员,难道这是‘体育高中’吗?”
“我们省获得体育加分考生的名单怎么还没有公示?”
6月27日,笔者浏览了全国多个省市的招生考试网,发现留言中不乏这样的质疑。
首先是称谓各有不同。
各个省市对体育加分的考生称谓可谓五花八门。如广东省称之为“体育尖子”,辽宁省称之为“体育竞赛优胜者”,有的地方则称之为“体育特长生”,还有更多的地方将“国家二级运动员”作为加分的主要标准,只有对“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称谓,各地的称呼比较一致。
称呼上的混乱,使人们感到,高考加分的对象范围非常含混。
但令人吃惊的是,各省市可享受加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照顾录取政策》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省级运动会获单项前八名或集体项目前五名的主力队员,参加地市教育局主办或地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办的地市级运动会获单项前三名、集体前二名的主力队员,或在上述有效运动会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可享受加分照顾。
而《河北省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优惠照顾项目类别及分值规定》则显示,高中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省级体育竞赛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和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的考生,方可加分。
从两省的标准看,河北省的标准无疑更严格一些,想要获得加分的难度也更大。
而加分多少也各不相同。黑龙江的加分措施是,“在所报省内院校线下20分投档”,而河北省则直接予以加20分的照顾,还有一些地方规定享受加15分的照顾。
由于加分的标准和尺度存在差异,有些省市的教育考试院在加分规定中不得不如此“提醒”考生:“一些优惠照顾政策是省内的地方政策,一些省外院校并不承认,请在填报志愿时认真学习院校招生章程,审慎选择”。
从公示的具体操作来看,也存在着差别。
笔者发现,有些省份对信息公布的比较全面,如四川省,不仅公布了考生的姓名、考号和生源学校,还公布了考生的性别、考试类别、参加考试的项目、考分等级及加分数额等,数据齐全完备,一目了然。
而有些省市则只公示部分信息。如辽宁省公示的名单中,就只有考生的姓名、考号和生源学校,没有公示考生性别、考试类别、参加考试的项目和考分等级。江西省的高招信息网上,仅公布了考号、考生姓名、考生性别及加分数额,至于考生来自于哪所学校,因何加分,则全然没有。
还有些省市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考生名单进行了详细公示,对“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名单则没有公示。如河北省按高校类别对所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详细发布,但其网页上却始终找不到“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考生名单。
笔者还发现,除江苏、辽宁等极少数省市外,大部分进行了公示的省市,未在招生考试网站上公布监督电话。这样,即使考生和家长心存疑义,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此外,除了未实行高考体育加分的陕西、上海(高水平运动员不包括在内)等地区外,笔者在青海、宁夏、贵州、新疆等省(自治区)的教育网站上,均未找到高考体育加分公示名单的网页。
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教育部:二级运动员统测后才能加分
本报北京6月27日电(记者蒋昕捷)6月26日,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严格规范特殊类型的招生政策,国家二级运动员,必须通过省招办和相关部门组织的“统测”认定,才能获得高考鼓励性加分。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普通高校招生的鼓励性加分中有两项是: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
针对此前媒体有关高考中湖南省上千名体育竞赛优胜者造假事件的报道,林蕙青认为,通过严格的测试和有力监管,将有效杜绝一批资格不实的、弄虚作假的考生。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本专科招生处处长杨松指出,为确保公平公正,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招办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所有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进行审查,并在省级招办指定的媒体或网站上公示。符合全国性加分政策的,还要在教育部指定网站公示。同时,相关学校对一些考生的资格认定,也要在本校网站上公示。各省级招办设有举报电话,对有举报经查实确是弄虚作假取得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将取消其加分资格,同时还要将其行为记入电子诚信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学校是否予以录取的重要依据。
据杨松介绍,教育部允许各省级招生委员会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照顾项目和加分标准,但是分值不可超过20分,适用范围仅限于本省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