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沧桑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正经历着近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以色列的炮火把它的繁荣一扫而光,废墟在一天天增多,居民潮水般地向周围逃离。而留下的人中,包括一些令我们牵挂的中国人,他们是否安全呢?
贝鲁特被愁云笼罩
贝鲁特,一直享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西临平静的地中海,是理想的夏季度假胜地;东靠绵延的黎巴嫩山,冬季是天然的滑雪场,每年吸引着大批滑雪爱好者滑雪观光。
黎经济近年来恢复迅速,贝鲁特再现“小巴黎”的风貌,市内豪华购物中心随处可见,欧洲的顶级奢侈品在贝鲁特街头都能轻易觅到,夜晚更是繁华异常。 有海有山,有现代化的都市,还有美丽的贝鲁特姑娘,她们身着最时尚的服装,不时热情地向外国游客打着招呼,是留给到过这个城市的人们的最深印象。
如今,贝鲁特歌舞升平的景象已被战争的愁云惨雾所笼罩。许多大型活动不得不宣布无限期推迟,不但预约的游客纷纷取消了旅行计划,而且正在这个国家旅游的人们正想方设法逃离这个战火纷飞的地方,许多当地居民也纷纷逃到相对安全的山区和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避难。拥有150多万人口的贝鲁特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黎巴嫩人生活在恐惧之中
持续的轰炸使贝鲁特上空浓烟滚滚,没有逃走的人们一天到晚生活在恐惧之中,大部分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尤其到了晚上,贝鲁特市区更是陷入一片黑暗中。部分发电和供电设施被炸导致贝鲁特一些地区停电,通信中断,电视无法收看,家用电器不能使用,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
以色列对黎巴嫩实施的全面封锁严重阻碍了这个国家与外界的联系,也加剧了黎巴嫩人的担忧,并引发了抢购潮。虽然黎巴嫩政府呼吁居民不要储藏食物,特别是面包,保证能提供数月的食物供应。但是几天来,人们争相拥进商场、超市疯狂购物,大量囤积食品、饮用水以及柴油、照明设备等生活必需物资。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原来期待着像往年一样,举办难忘的毕业典礼,但现在他们只有失望地告别学校了,相伴他们的只有隆隆的炮声。有些黎巴嫩人真恨以色列人,真气真主党惹的祸。当然也有响应真主党号召的,一个叫马哈茂德·谢埃杜的20岁年轻人说:“贝鲁特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不管在哪里我都感到安全,黎巴嫩人民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并不因为宗教或其他任何理由彼此憎恨。只要我和人民在一起,我就无所畏惧。”
黎巴嫩的中国人如何撤离
目前,撤侨成了各国在黎巴嫩的头等大事,美英法俄等国纷纷动用各种手段撤侨,有动用航母的,有派飞机的。在中国驻黎巴嫩的大使馆官方网站上,人们看到红色字体的“紧急通知”:请中国公民尽可能不要赴黎巴嫩!以色列已对黎巴嫩实行了全面封锁,黎以间冲突近日来不断升级,请中国公民尽可能不要赴黎旅游、经商等。
目前在黎的中国人,包括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官员在内,不到200人,中资机构67人,华人华侨45人左右。
由于战火蔓延,连通黎巴嫩的各种渠道变得十分困难。17日,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打通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刘向华的电话。刘向华大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撤侨的情况。刘大使说,眼下黎巴嫩局势正在进一步恶化,冲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虽然17日的炮火不如前几天密集,但贝鲁特机场等地仍遭到以色列战机的空袭,双方交火的力度很强。中国使馆就位于贝鲁特南部,而那里是真主党的主要活动基地,中国使馆离被炸的真主党总部相当近,只有1000米左右。她说,使馆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很早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并有条不紊地做好中国公民的撤离工作。最早的一批是在15日撤离的,当天撤了51人,16日撤了14人,17日撤了44人,包括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等人员、台湾同胞、部分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等。这些人在使馆政务参赞王书平等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乘大巴经黎巴嫩北部,然后过境进入叙利亚回国。
刘大使说,目前仍有20多人表示不愿意撤离,这些人主要是生意人,如开餐馆的,以及与当地人结婚的台湾同胞等。刘大使说,使馆与在黎巴嫩的中国公民和侨民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为他们撤离提供协助。为了保证馆员安全,中国驻黎使馆人员晚上都转移到了地下室,大家住在一起,地下室俨然成了“集体宿舍”。
而相关人士进一步透露说,中国公民的撤离路线现在只有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陆路可走,因为贝鲁特机场已经被以军炸坏,海路也被全面封锁,唯一的陆路也有危险,因为以军战机不断密集轰炸黎巴嫩到叙利亚的主要公路,好在目前以军还没有袭击民用车辆。
17日,以色列的地面部队已经进入黎巴嫩南部地区,人们担心黎巴嫩局势越来越恶化,生活会越来越艰难。▲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驻约旦特约记者 林一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