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显仁)“实施分类救济后,越秀区有九成特困户能享受实惠,平均每个特困户家庭每月能增加200多元”,越秀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已制定操作规程,本月底将在全区内完成分类救济,估计全年全区多支出上千万元帮扶特困家庭。
据了解,目前越秀区登记在册的特困家庭有3463户,共1.2万人。实施分类救济后,有90%的特困人员能享受实惠。据悉,越秀区在7月初已在该区救济户最多的大塘街、大新街、珠光街和人民街进行试点,据初步核算,分类救济后平均每个特困人员月增救济金50多元,平均每户月增200多元。
据介绍,越秀区对申请分类救济家庭及成员个人划分为五种及八种不同类型。按申请人的职业状况,界定家庭类型为五种:分别是“三无”人员家庭、无业人员家庭、失业人员家庭、退休人员家庭、在职人员家庭。按家庭成员个人类型分为八种:“三无”孤老(孤儿)、无业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在职人员、特困学员、“双老”人员、患重大疾病人员。
“三无”孤老(孤儿)在此次分类救济中没有增加救济金,那是因为早在1995年建立低保制度以来,三无孤老(孤儿)一直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的救济金;在重大疾病救济方面也给予比一般特困人员更多的关照,“这一类别人群已提前享受了分类救济。”
新操作下,低保家庭中在小学、初中、高中或职业中等教育学校读书的学生,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的救济金;对于低保家庭中无子女的“双老”人员,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的救济金;对低保家庭或低收入困难家庭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按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的救济金。
实施分类救济的特困人员将进行5天的张榜公布,今后以户为单位按月发放救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