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8个感人细节
昨日上午医院政治部副主任朱明利在看了本报“搜寻30年的感动”特别报道后,将几位曾参加过救治唐山伤员的“老兵”聚在一起,打电话邀请记者前往该院采访。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武警陕西总队医院政治部会议室,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同志早已在会议室里等候了。 副主任朱明利起身介绍,这几位老人分别是:今年73岁,时任副院长的李锡珠;今年66岁,时任医务处副主任的张云程;今年74岁,时任仪器科主任的彭士明;以及今年64岁,当时负责妇儿科和高干病房的袁祝武。说起当年的情景,大家都很激动,当时的一些细节,他们至今记忆犹新。
细节一 60家医院万人日夜待命
李锡珠老院长回忆说,7月28日发生地震,8月2日西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就召开动员大会,通报了相关情况。其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有200人参加会议。当时他是医院的副院长,主管业务,于是和医务处副主任张云程一起参加了会议。会上指挥部领导说,全市已经动员了60家有收治能力的医院,担负救治伤员的任务。估计要接收1万名唐山伤员。为此,要迅速赶制1200副担架、抽调420辆汽车。全市1万名医护人员和420辆汽车的司机要日夜待命,准备随时接治伤员。60家医院、1200副担架、420辆汽车、万人日夜待命,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其背后不知还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因为当时西安的医院和汽车都不多,能一下子就在短短几天内组织、抽调到这么多真的非常不容易。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唐山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陕西人民热情、好客、善良、乐于助人的友爱精神是多么的深厚。指挥部还要求,司机要安全平稳驾驶,保证运输,尽量不要造成运输过程中伤员的再度损伤,更体现了陕西人的细心、诚心和耐心。
细节二 研制中药治愈伤员
李锡珠还回忆到,地震发生后,医院共收治伤员187位(其中有5位因各医院的医治特长而转入其他医院)。其中有一位姓魏的小伤员,左小腿内侧大面积软组织严重撕裂伤深达肌肉层,并有绿脓杆菌感染。由于当时没有特效药,虽然使用了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但仍然迁延月余未愈。当时的医治工作有这样几个口号:“治早治好,负责到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力争不死亡,力争少残疾”。正好李院长曾经学习过中医,秉承着这样的精神,他和王修德医生大胆创新,研究出了含白头翁、金银花、蒲公英等七八味药材的“复方白头翁汤”,每天顾不上炎热的天气,用借来的砂锅熬制中药,给伤员内服外敷,治疗一个多月后这位伤员终于治愈出院了。当年,小魏感动得落了泪。一再说:“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解放军是咱老百姓最亲的人。”
细节三 杀猪给伤员补身体
据老同志回忆,1976年时,西安市还在实行定量供应(居民月供粮30斤、油4两、肉半斤)。由于伤员来时失血过多,身体虚弱,为了让伤员吃饱吃好,增强营养,更好的养伤,医院想尽了各种办法。拿出历年来节约和生产的8000多斤粮食,600多斤食油补贴给伤员。而在那时,干部每月供应粮食35斤,他们每人只吃32斤。他们说,宁可每人少吃3斤粮、少吃一口油,也要补充好伤员的营养。医院自己喂养了20头猪,平时都不舍得吃,伤员来后,便杀了六七头最肥的给伤员补充营养。每天医院还要磨四五板豆腐,大部分也补贴给了伤员,并且从自己种的二三亩菜地上采摘新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用马车经过颠簸不平的土路运回医院补给伤员,以确保伤员补充充足的营养。
细节四 用水困难咱打井
张云程回忆说,当时西安用水紧张,而且伤员每天需要换洗大量的纱布、绷带、衣服,加之那时又是炎热的夏季,用水更加困难。因此急需在医院内打一口水井。陕西省水文队主任得知是唐山地震伤员需要后,立即表态:“井,咱免费打。”打井需要一台深水水泵,咸阳水泵厂的领导说,没有计划咱到市上追加计划,也要保证伤员使用。造水塔缺钢筋,医院穷又没有计划指标,此刻西安一家工厂拆卸了一个废油罐运到了医院。张云程负责建水井工作,他告诉记者,当年国家对钢材控制很紧,报计划要指标,审批下来少说得半年。但当年打井,工期一天没误,20天后,唐山伤员就喝上了甘甜的深水井井水了。西安铁路材料总队的领导特事特为,一路绿灯,给调剂来大量所需钢材。吃水不忘打井人,30年后,武警陕西总队医院仍很感谢当年倾力支持过该院的单位。
细节五 蜡疗和按摩帮助伤员恢复
伤员中有许多都是肌肉损伤、肌腱损伤,为了帮助伤员尽快恢复,医生们决定尝试使用蜡疗和按摩的方法。当年仪器科的彭士明和他的同事负责伤员的蜡疗和按摩工作。彭士明回忆说,医生们每天要化掉4大盘石蜡,循环给伤员使用。他们先将石蜡放在较小的锅里,再将小锅放在盛了水的大锅里,待石蜡化为液态时,倒入方形的模子里,等凉至60摄氏度左右时,用几层布包好,敷在伤者的患处。这样处理一锅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每天都要处理10锅。伤员敷用半个小时后,医生还要给他们每人按摩1个多小时。如此下来,这几名医生每人每天至少要按摩20多个小时。
细节六 12岁的骨折患者
袁祝武告诉记者,尽管30年前的医疗条件有限,但医护人员对唐山伤员的治疗,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他的痛苦,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不截肢就不截肢。印象里,伤者中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来时是肱骨骨折错位,病史都已经有12天了。他是一个人来的,身边没有亲人,医生们给他换上全新的病服,细心的照顾他。孩子一进医院,医生们就为他进行全面检查,并决定在x光下进行治疗。医生给他打上麻药,两边用力试图拉开错位的骨头,孩子疼得大声呼叫,也没能成功。最后还是在第二天为孩子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并打上了钢板。
细节七 军区首长特派专家亲诊
兰州军区首长特派军区的4位专家到陕西军区的4家医院亲诊。其中,现中科院院士葛宝丰,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时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来到陕西省军区总医院(现武警陕西总队医院)。葛主任逐一看望了伤员,伤员们非常感动。
细节八 我送伤员回唐山
伤员治愈后,集中乘坐由西安抗震指挥部组织的专列回到唐山。最后一批有80多人,张主任也在这次的专列上送伤员。他回忆到:在车上伤员们的情绪很激动,都在谈论家乡和亲人。下车后,伤员们头也不回地冲向各个方向,急着去寻找自己的家和亲人。唐山当地安排送伤员的人员坐面包车在唐山看一看。“市区内没有一个好的楼房,只是在唐山火车站旁有一个歪斜的水塔,还没有倒塌。矿冶学院一片废墟,事情已过去一个月了,还有解放军在那挖尸体。马路裂开了,较平坦的地方都搭着简易的防震棚。”送伤员回来,大家得知了这一情况纷纷表态:干好本职,支援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