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7月20日电(记者 张碧弘)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
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一般4至6年。 由于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孩子上学不存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不必接受任何测试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
德国小学阶段作业很少,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到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成绩单里除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的评语。
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小学阶段的主科成绩是选择中学的关键,但学生日常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合作的情况及其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同样是决定他们所升中学的重要因素。
德国中学主要分完全中学、文理中学和实科中学3类,另有少部分学生进入综合中学就读。多数成绩普通的小学毕业生进入学制5年的完全中学,毕业后多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技师和绘图员等,其中也有少数人通过努力进入大学深造。
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进入实科中学,6年毕业后就读专科学校。他们毕业后主要当护士、试验员或银行职员等,也有的经过文化补习和通过资格考试后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较高级的技术人员。
只有小学成绩优秀、能力较佳和表现良好的小学生才能进入学制9年的文理中学,这类学生比例只占30%左右。9年后,他们可通过毕业会考,获取直接进入大学的资格。也有些文理中学的毕业生并不急于上大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志向接受职业培训,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再上大学。
在德国,大多数完全中学和实科中学的毕业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60%至70%的德国16岁至19岁青少年接受相当于中国高中层次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及基础教育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最主要、最有特色和普及最广的形式,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为期3年或3年半。根据要求,学生除在校学习外,还要到企业接受技能指导。学徒期结束后,如通过行业组织的资格考试,可以获得德国各州均承认的毕业证书。此后学生既可选择就业,也可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