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来,他们并没有在同一屋檐下。没有细碎的生活交融却对遥远的彼此一往情深,情意绵绵。他们都经历过各自家庭的波折,但仍然爱慕对方,留存下来的100多封情书见证这场柏拉图之恋。
李末学和王杨香初识在1994年。 那年,王杨香是云南一所财校二年级的学生,喜好文学,尤其是新诗。当时李末学正在一家期刊做编辑,王杨香便以王秀和许婕的笔名向他投稿。
王秀新诗写得非常好,而当时新诗的投稿特别少,小女子的作品灵秀慧智,很快便烙进了李末学的心底,他不止一次刊发了她的作品,王秀感激之余也给李末学写了信。两人笔触交锋,思绪万端,书信往来便频繁起来。
在那个交往闭塞的年代,有点思想活力的人总是容易一触即发,所以改革开放的日子里,“笔友”盛行。王秀和李末学便成了这样的关系。当年,云南和海南之间书信过往一般要一周或10天,一个月只有一两封信。但王秀时常有感而发,不等来信,她的鸿书便已飞出。一开始谈写作,以老师尊称,后谈将来,称谓也改为兄妹,最后谈到了爱情谈到了各自的内心,倾慕之意渐渐跃然纸上,两人都坠入情网,然而一切的情感都止步于书信,生活需要理性。因为李末学已有家庭,而且年长王秀很多。
毕业后王秀和自己的初恋结婚了,仍一直和李末学保持着书信联系。痴情女子的孤独需要释放,而难以共鸣的家庭渐渐成了禁锢,而两人的异地恋情最终成为了话柄,四年后王秀还是离婚了。离婚时李末学一度劝慰,但王秀已深感倦怠,无意再嫁。一晃12年,两人的情感割舍不断,算是奇迹。现在写信虽然少了,但电话时常有。
在李末学的眼里,王秀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她和初恋结婚,但心里还是要思念他。李末学虽不能与她结婚,但也视为知己,对王秀100多封来信和日记珍藏至今。记者在采访时看到,那泛黄的信笺折成的“心”就夹在纸张之间,还有王秀当年青涩纯真的笑脸。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段感情时而暗流涌动,时而恬淡柔婉,在彼此的生活里默默存在着,像身体的一部分。
以下是记者摘录的王秀与李末学的“情书片段”(李末学也曾以苏梦为笔名 )
小王:
来信收到了,你的痴情和执着让我感动,只能是感动,不能更深一层的发展,我是个恋家的男人,无权对一个姑娘轻言爱。小王你还年轻,还是个在校的学生,十八岁的花季你应该好好珍惜,十八岁你懂谈爱情吗?能识别生长在河中的暗礁和险滩吗……
思念的苏哥:
想你,是实实在在的。而你呢?你是否依旧在等?思念是一封无法遥寄的情书,孤独是旅人的一杯淡酒,散文,少女情怀的散文却仅能抒写一回。……
梦兄:
……
昨夜,你竟然走入我的梦中,羞涩如故,好不懂你!你是来探看?梦你,确实是一种好的方式,然而你能否表达你对我的不解和喜欢程度?
“来看看你嘛!”读你眼眸的坦城,我默认了你此行的目的,真不懂你为何没有说一句,你所有的目的是为啥,为什么不说好想牵牵你的手?
……
无论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谱写过无法毁灭的诗章,而且曾经相聚。只要曾经拥有,不论我身归何处,在我的追求里依然有你,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