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剑锋 □实习生 刘宇翔
一本“奇书”
至今仍在中央一些部委与研究机构中广泛传阅的《西藏之水救中国》,其实早在2005年12月就已引起很多人关注,这本书由二炮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李伶历时17年跟踪采写而成。
此书所描述的“大西线工程”,投资达2000多亿元,由民间水利学研究者郭开提出,并多次引起激烈争论和质疑。
“尽管我们知道中央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但他们对这本书的反应速度还是超出我的意料。”朔天运河筹委会成员于招英向记者回忆。
曾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任职的于招英,在2005年12月找到秘书局的一位老友推荐此书。但秘书局朋友的回答让她吃惊:“早知道了,我们还专门从书店买了,给中央领导一人一本。”
原来,此书在此前一个月刚出版,首印的一万册基本被中央各部委买走,仅水利部就一次性买了一百本。
韩守文则向记者回顾了送书给中央领导的过程与领导的反馈。
现年七十余岁的韩守文曾在解放前做过邓小平及数位将军的机要秘书,他在十余年前也加入了朔天运河筹委会。
今年1月21日,他通过机要渠道把此书送给有关领导。1月26日,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回复他,书已送到领导手中。
“2月4日,还在春节期间,国务院领导就批示水利部、发改委与南水北调办,研究书中介绍的‘大西线’设想。”韩守文回忆。
这本书在部队高层中的流传也极为广泛,这和朔天运河筹委会许多成员的从军背景直接相关。
10余年前就支持“大西线工程”的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年逾八十,用一个星期将书看完。“书写得太好了,我就给一些领导同志送过”。
白发苍苍的刘振华在7月18日向记者介绍了这一送书过程。
刘振华回忆,一位部队领导告诉刘振华:“这个意见(指大西线设想)有不同看法。”刘振华问:“不同看法的利弊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领导回答:“还需要以后再看。”
·辩论话题:引西藏水进京津,利大弊大? |
正方
|
|
反方 |
正方:利大!西北水的问题不解决,中国永远富不起来。这个方案早就应该实施了 坚决支持"大西线"工程,使国家开发西部政策落实在举国共识的实际行动中,大西线是为子孙造福,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支持由国家组织论证和调研,设计好最佳方案,让西部人民早日致富,让祖国的环境更美. |
反方:弊大!这关系子孙万代的事,应该通盘考虑,慎重为上。 这个方案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提出时间不成熟。缺乏可行性。应该生态平衡大局为重.从目前来说,做这样大的工程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完成不好,会造成很多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很多不利因素。 | |
|
(责任编辑:王永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