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大学是他们的希望之门
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不时扬起一阵黄土,绕过一座山,前面还是山,隐藏在山间的一孔孔窑洞燃起了我们的兴奋。几个小时后,地貌逐渐发生变化。山远了,地阔了,黄黄的沙土地上倔强地长着一些矮矮的绿色植物和不太茂盛的庄稼,偶尔还能看见放牧的羊群和独自低头吃草的驴子。
寻访中,当地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靠天吃饭”。由于干旱多风沙,这里的农民主要种植荞麦、玉米等农作物,一年辛劳耕作遇上天不下雨,打下来的粮食常常不够一家人吃。
红柳沟镇叶尔庄村的村长自豪地说,别看村子里穷,但大学生出得多,仅有50多户人家的村子近十年出了近30个大学生。房子塌了没钱修,挤回老房子里;孩子要上高中了没钱,卖掉仅有的七八间房子;考上大学了,一家锁了房门出外打工。这里不识多少字的父母都知道,要让娃娃读书,这里的读书郎都知道,大学是他们的希望之门。看着黄色沙土地上的绿色植物和星星点点的小花,我不由得惊叹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韧性,就像这片土地上承受巨大压力的贫寒学子一样,都没有放弃向上的希望。
采写/本报记者 刘英才 张寒 赵琳娜
摄影/本报记者 倪华初 吴江 杨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