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在“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雷·额尔德尼
(2006年7月28日)
各位领导、网络媒体的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绿色草原、绿色内蒙古”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大型活动启动仪式。 这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了人民网、中国网、搜狐网等全国30多家重点新闻网站,媒体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我区尚属首次。这次活动对于全面宣传内蒙古改革和经济建设,为“十一五”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政府,对中央外宣办、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兄弟省市区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内蒙古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内蒙古,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近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下确领导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内蒙古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十五”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快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自治区常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内蒙古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两个高于、两个达到”即本世纪头1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期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远期目标是中央领导给我们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会见美国总统卡特时说:“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内蒙古时提出“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们把“走进前列”和成为“重要支点”作为远期奋斗目标。
按照上述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贯穿“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强化“三大动力”、加强“两项建设”、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要求。“一条主线”,就是贯穿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抓好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两个转变”,就是加快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桎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大动力”,就是强化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两项建设”,就是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化”进程,就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形成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城镇格局。
党的十六大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了近年内全区经济可以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条件、有优势的地区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经济应该也能够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在自治区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上,提出自治区经济不能满足于较快的发展速度和人均水平,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要求全区上下紧紧把握当前的大好来势,千方百计保护、引导、发挥好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力争使我区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此后,又提出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在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的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优先发展的重点。在区域发展上,重点抓好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优势地区。在城市发展上,重点抓好呼和浩特、包头两个中心城区建设,发挥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工业化上,提出要理性推进工业化,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创造发展环境,自治区选择支持14个市辖区、12个市、24个旗县加快发展工业。在产业发展上,突出抓好具有我区特色和优势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六大产业,尽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在企业发展上,重点抓好销售收入多、经济效益好、业主突出、有发展后劲的企业,支持它们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经济园区建设上,突出抓好20个左右基础较好、有一定潜力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自治区把非均衡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十五”时期,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等机遇,在以往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自治区的资源优势,使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重大跨越。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7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22.8亿元,年均增长16.6%,超过“十五”计划7.6个百分点,人均GDP突破1900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收155.6亿元增加到536.3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129元和2038元增加到9137元和2989元,分别增长了78.1%和46.7%。二是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强劲。农畜产品加工业明显壮大,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8家,涌现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一批国家驰名品牌,带动全区40%的农牧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分别由80万吨、31.8万吨和3815吨增加到727万吨、85万吨和6395吨,均居全国首位。能源工业迅猛发展。煤炭产量从7200多万吨增加到2.6亿吨,电力装机容量从900万千瓦增加到2100万千瓦,累计外送电力1349亿千瓦时,为缓解国家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全国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项目落户我区,钢铁、铝和其它有色金属产量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和硅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三是经济发展的自产增长机制开始形成。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累计治理荒漠化、沙化面积2.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新增公路里程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形成了贯通全区东西的公路、电力大通道,铁路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法制服务、诚信建设加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18亿元,超过“九五”前历年投资的总和,其中政府投资、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单位自筹、招商引资和上市融资等非政府投资比重达到74.2%,成为国民收入的流入区。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更加安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