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冲突有扩大危险 军事冲突与政治谈判共存
环球时报驻约旦特约记者 林一真
军事冲突与政治谈判共存
黎以冲突近日正向新阶段转化,出现了军事冲突与政治谈判双向共存的态势。在军事上,尽管以军至今否认,但实际上对黎地面进攻早在一周前就已打响。 一周来,以军小股地面部队集中清剿黎边境城镇宾特朱拜勒、埃特隆和马龙拉斯。真主党武装或藏身城镇,或躲在城外山地向入侵的以军发射火箭弹和迫击炮。但以军往往在真主党开火几秒后便立刻进行火力还击。
至29日晚,以军宣布完成对黎边境三城的战斗任务,除少数军队留守外,大部分以军撤出。但很快,以军又在扼守黎贝卡谷地南部出口的希亚姆镇附近集结。30日,双方在希亚姆南部重镇提巴激烈交火。据以方称,在一周的地面攻势中,共18名以军士兵被打死,另据报道,至少有3架以军直升机和数辆以军“梅卡瓦”新式坦克在战事中坠毁或被击毁。
在地面战斗的同时,双方不断远程袭击对方目标。以军近来将空袭目标对准了南黎的卡纳、希亚姆等地,特别是30日凌晨以军对卡纳的空袭,直接造成了55名黎平民死亡,制造了开战以来平民牺牲的最惨烈一幕。
真主党则首次使用射程超过70公里的火箭弹袭击靠近约旦河西岸的以北部阿富拉地区,仅29日晚就向以方发射了近90枚火箭弹。但由于火箭弹精度较差,加上以方预防工作日益完善,以方近日受袭身亡的人数逐渐减少。从战况看,以军要达到的目的是在黎中南部利塔河以南地区建立一个隔离带,以有效阻止真主党利用南黎对以发动袭击。而真主党的军事目的是要长期拖住以军,打一场山地游击消耗战。今后一周,贝卡谷地南部将成为双方战场。
国际外交斡旋紧锣密鼓
战事正酣时,国际社会的外交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面对联合国对以方“人道主义停火72小时”的呼吁,29日以方表示了拒绝。当日晚,刚离开中东仅3天的美国国务卿赖斯重返以色列,再次宣称应“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但以总理奥尔默特“不急于停火”的表态再次激怒黎方,黎方当即表示“拒绝在停火前接待赖斯”,赖斯在黎吃了个闭门羹,访黎计划告吹。
黎以冲突有扩大化危险
在美国频繁动作的同时,真主党也在“借力打力”。29日,真主党政府成员首次表态可以接受政府有关解决黎危机的和平方案。根据方案,真主党将与以方停火,互释战俘,并允许黎政府军和联合国军队接管南黎安全。从表面上看,这一方案与美国的很接近,但在维和部队问题上有本质区别。美方案致力于组建有“战斗力”的北约维和部队,而真主党仅同意扩大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规模。美国希望借北约枪口迫真主党北撤,真主党却只接受没有实际战斗力的联合国部队。因此说真主党已在停火问题上让步,恐怕为时过早。
黎以冲突不仅将继续,而且还面临扩大化危险。30日,美国在该地区的老对手伊朗再次发出威胁称,如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有关决议,中东危机将进一步加深。黎以冲突走向不容乐观。第一,美想借冲突进一步制裁与遏制伊朗,而伊朗则想搞乱地区局势,缓解国际社会对其核问题的压力。在双方未达到目的时,以黎冲突后面的政治“游戏”仍将推动交战双方继续战斗。第二,以军进展不顺。从战况看,尽管以军占据压倒优势,但真主党仍给了以军惨重教训。此外,真主党正式武装虽仅1000人左右,但受其训练和指挥的民兵近万,他们或藏身民间,或扎根山地,以军很难达到清除或重创真主党武装的目的。第三,以方的政治失败势必导致其军事上难以脱身。以方军事行动已激起黎民众和阿拉伯民众的反以情绪,要安抚周边国家情绪,以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