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做客央视
近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组专程到汉,邀请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做客《对话》,畅谈湖北和中部如何崛起。昨日,武汉电视台《都市写真》栏目播出了《对话》,本报摘选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谈湖北印象:湖北人刚烈勇敢,武汉的豆皮很好吃。
●谈农村问题:最高兴的就是这几年农村的尖锐矛盾得到了缓解。
●谈武汉城市圈:放手支持武汉的发展,湖北的经济才有希望。
●谈中部崛起:湖北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中西部来说应该是高技术产业。
■湖北.印象
湖北人刚烈勇敢
主持人:很多人都知道,您是浙江绍兴人,在青岛工作了八年,所以您总是说青岛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而现在湖北是自己的第三故乡,我很好奇,如果有一天您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或者是回到第一故乡,有家里人问您说现在在第三故乡,对湖北人有什么样的印象啊,您会怎么来告诉他们?
俞正声:湖北人有很多长处,最大的长处是刚烈、勇敢、刚强,这是我对湖北印象最深的。(掌声)
主持人:在湖北人身上是不是您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俞正声:这个刚烈的另一方面呢,就是该柔和的时候柔和度就不够了,比如说性情太急、太烈就容易引发冲突、就不够和谐。(掌声)
主持人:俞书记是2001年就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我们想知道您到湖北之前对湖北的印象是什么样?来了之后有没有发现印象中的湖北跟现实当中的湖北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
俞正声:我以前大概来过两次吧,一次是做技术人员的时候,时间大概是1978、1979年,那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的豆皮很好吃。后来我来了武汉之后,觉得豆皮也不是那么太好吃了。
主持人:吃过了那是。
俞正声:不是,当时各种供应比较紧张,油水比较少,现在就觉得豆皮好像一般了。第二次来是我在建设部的时候,印象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武汉东湖磨山那一处浮雕,虽然做得比较粗糙,但是它和周围的景观很协调。
■GDP就是个参考
主持人:我手中有一组关于湖北经济发展现状的数字,要在这儿和您交流一下,不知道这组数字说出来会不会让您不高兴。80年代初期湖北的GDP是在全国排第六位,而1996年落到了第九位,2005年排在了第十二位。
俞正声:这个GDP的下落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就是沿海地区的发展高于中部地区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是必然的,我在沿海地区工作过,知道那个地方的特点;第二个呢,要改变中部地区的落后状况需要时间、努力和耐心;第三呢,我们看经济工作,重要的不是看GDP,重要的要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了,经济增长了,才有后劲和潜力。
主持人:那GDP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来看待呢?
俞正声:GDP呢,你就当作一个数字就是了。
主持人:对您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参考?
俞正声:就是一个参考。主持人:会给您压力吗?
俞正声:你要说没压力也不对,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官位看透了,不考虑自己个人的地位、名声的话,那就不是压力。(掌声)
■农村问题重中之重
最高兴:农村矛盾得到缓解
主持人:现在您担任了湖北省的省委书记,有什么样的事是让您特别高兴的。
俞正声: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这几年农村的这种尖锐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我们搞税费改革,农民一下子就把你围住了反映问题,告诉你他们搞税费改革,村镇的干部怎么怎么做假,我们负担怎么怎么重,到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到农村去问农民还有什么要求,他们认为是基础设施,跟那个时候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最冒火: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
主持人:有没有比较过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哪个更多一点?
俞正声:那当然高兴的事情多,你要说不高兴的事情多,那赶紧辞职算了。(掌声)因为这几年毕竟农村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有了很多的起飞。我坐在办公室里头看到很多群众来信,看到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它要反映问题嘛,一看到里面的问题,这个心里的火就上来了,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
最大体会:农民利益放心间
主持人: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一直是您工作思路当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而且您一开始是把监利作为了自己的责任点,有没有人提醒过您说监利的情况太复杂了?
俞正声:在确定联系点的过程中间呢,开始监利没分到我的头上。
主持人:是您主动争取的吗?
俞正声:对,我说还是把监利分给我吧,有的同志建议说你别惹这个监利的事,监利人一天到晚地告状,我说监利的矛盾最多,它反映的情况最多嘛,我去联系监利农村的真实情况嘛,我能知道得更多嘛,最后确定的是我联系监利。
主持人:您到监利去之后,有没有农民跑到您面前来告状的?
俞正声:到农村你用不着去挨门挨户地私访,农民就把你围住了。
主持人:这么多年下来您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俞正声:最大的体会呢就是农村的问题的解决呀,必须解决农民的负担和农民的收益,所以要解决好农民、农村的问题,必须把农民的利益问题放在我们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位置,放在自己心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掌声)
■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一说您下大力气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打造武汉的城市经济圈,在之前我们听到过人们评价湖北经济发展的时候有很多的声音,就是武汉一枝独大,武汉的GDP就占了整个湖北的1/3,所以才会衍生出所谓树越来越大、草越来越少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我不知道您在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过程当中还听到过什么样类似的声音吗?
俞正声:武汉是湖北的优势,也是湖北的不足,那么对这个优势或者不足怎么看,你是削峰填谷呢?还是鼓励优势的发展来带动这些谷地呢?这是两种思路,我们省委认为呢,对湖北的经济而言只能是促进武汉的发展,而不能采取削峰填谷的办法,你要想让湖北的其他地方缩小跟武汉的差距,只有充分地发挥武汉的优势,放手地支持武汉的发展,湖北的经济才有希望。武汉交通方便了,通讯方便了,居住条件方便了,周围的这些县市自然的,它们的投资环境也改善了。(掌声)
■转变政府工作作风
主持人:那么在关注完了刚才您提到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和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之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您致力于做的第三件事情,有这么一句俗话,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看到您2001年上任的时候,也有三把火烧了起来,那就是砸掉了小金库,统一了津贴的发放,取消了特权车。
俞正声:恐怕也不止这三件事,比如说省直机关政企要分开,这个中央机关已经搞了嘛,我们湖北省搞得比较晚一点,省直机关不要办报刊,还有你说的几件事情。
主持人:这几件事好像特别集中在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方面?
俞正声:政府的一些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呢?一来就是叫做腐败吧,贪污、受贿,这个不能简单地归为机关作风问题了,这是另外一种性质了;第二类就是违反财经纪律,这跟贪污腐败不太一样,违反财经纪律,什么钱都敢挪、什么钱都敢用。昨天我还看到这个审计报告,就一个市的土地国土管理部门,一个地级市嘛,国土管理部门挪用土地专款两千多万,干什么呢?盖宿舍、盖办公楼,这个局长住多大的面积呢?二百八十多平米,胆大妄为。这个事正在处理之中,而这个市为了修长江干堤集资了三千万,没有还上,结果一个局就可以挪用两千多万,胆大妄为呀;第三类就是衙门作风了;第四类就是我们的各种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授予各个单位的权限产生的扯皮。我们改进机关作风,采取几条措施从机制上争取切断谋取利益的渠道。
■湖北优势在人才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中部崛起是2004年写进中央文件的,但是我想从您2001年到任湖北的省委书记开始,应该就在思考湖北的崛起,包括中部的崛起?
俞正声:中部崛起嘛,它是一种口号,也是一种政策,在中央提出这个当然对中部地区是一种鼓舞了。这个文件制定了一些政策,比如说中部地区的某一些老工业城市将享受这个东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某些政策,中部地区的老区和贫困地区要享受西部的某些政策等等。更重要的不是政策,而是中央的精神---第一讲到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中间的位置;第二个方面讲了中部地区崛起要抓三个基地建设,一个是粮食生产基地,第二个是能源原材料基地,第三是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给中部地区定位的方向很明确;第三个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要老指着靠政策。
主持人:面对着中部崛起,您经常提议大家要以平常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且提出要不等、不靠、不浮躁,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三不呢?
俞正声:经济发展有它的客观规律,不能靠押支票,更不能采取非经济的做法,比如说哪个县,你这个发展招商引资多,我就给你升半级。这种东西都是很错误的。我理解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结构,注意利用本地的优势,而不是盲目发展,经济的发展靠中央的财政支持是解决不了的。经济发展要靠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部是一个共同特点比较多的这么一个区域,就湖北而言呢,我最关注的是高技术产业,因为湖北是个人才大省,科研院所很多、高校很多,我们最大的优势不是资源,是人才。所以湖北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中西部来说应该是高技术产业,我们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加大力度,要占领制高点的话,这是我们湖北的制高点。(掌声)
■未来湖北的发展
主持人:如果有一天因为工作的原因,您离开了湖北,那么您希望那个时候的湖北是一个什么样的湖北?
俞正声:我想产业结构调整要基本到位,就是刚才我讲的汽车、钢铁这几个现在已经初步有眉目了,高技术产业要突破,还有个核电站,我希望湖北能把核电搞上去。我们的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应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农村的状况就有可能有个比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希望的。(掌声)
主持人:非常感谢俞正声书记在中部崛起的今天来到了我们的《对话》现场,湖北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的“三年不鸣”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其实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湖北人,他们是不鸣则已,一鸣必定惊人。
央视《对话》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