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输不起这一仗
本报驻耶路撒冷记者 贺金喆
主流舆论仍喊打 反战声音被压制
残杀平民的“加纳村惨案”只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微弱反思
7月30日凌晨,以色列战机对黎巴嫩南部加纳村的空袭导致至少60多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这一惨案震惊了全世界,国际社会在谴责以军暴行的同时,纷纷要求以色列尽快与黎巴嫩真主党实现停火。以色列国内虽然也有人对战争进行了反思,但更多的以色列民众仍然主张“打!打!打!!!”。
特拉维夫人照样享乐
以色列经济中心特拉维夫的海滩上,碧水金沙,游人如织,身着艳丽比基尼的姑娘慵懒地晒着日光浴,健壮黝黑的小伙子在海里冲浪游泳。海滨大道上,车流滚滚,行人如潮,一幅热闹的都市生活图景。很难想象100多公里以外的以色列北部边境,此刻却炮火连天。
北部一些城镇如同“鬼城”,大部分居民已经南迁,留下的多半在地下掩体里度日,街道上空空落落,商店关门,交通指挥灯永远闪烁着黄色。
特拉维夫人被称为“腐败的以色列人”,他们似乎已打定主意不让战争打断以往的生活。但在热闹的外表之下,一些人的生活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反战声音有所增多
7月30日,特拉维夫一所学校内,几十个身穿军装的年轻人正在登记参加预备役军队。前一天凌晨,他们被电话叫醒,一个事先录好的声音通知,他们被紧急征召,参加预备役军队。27日,以色列政府决定动员预备役军队,扩大对黎巴嫩的地面军事行动。
28岁的恩里希是信用卡公司的分析员,登记参加预备役军队的当口,他仍不停地打着电话,“我还有一些工作要交代”。
登记参军的记者达甘曾在黎巴嫩打过仗。“那是我们士兵的噩梦,我以为已经彻底跟黎巴嫩说拜拜了,没想到又要回到那里。回想起来,真不敢相信当初怎么会有勇气在黎巴嫩打仗。我已经习惯了平静的生活,知道生活多么美好,说实话,我比以前更害怕上战场。”
7月30日,一名军官因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伤害了无辜平民而拒绝服役,成了这次黎以冲突中第一个拒绝上前线的以色列军人。他被判处28天监禁。据一个抵制服役组织介绍,目前已有十多人表示有意抵制服役。
黎巴嫩南部村庄加纳60多名平民被以军炸死后,以色列各地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反战游行。7月31日,上百名市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美国领事馆门口,高举反战标语,要求政府立即停火。同时,也有不少人将抗议的矛头指向美国,有的抗议者高举“以色列和美国,停止在加沙和黎巴嫩的战争”的标语,也有人高喊“赖斯小姐,停止战争犯罪”。
主流民意仍在喊打
拒绝服役的年轻人、反战市民的游行代表了以色列国内的厌战声音。然而,这种声音在主战的以色列社会中仍显得过于微弱。
迫于国际舆论压力,7月31日以色列政府宣布暂停对黎空袭48小时。以政界人物纷纷警告说,这一决定将直接威胁以色列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国防部长佩雷茨近日在议会发表讲话时,3名阿拉伯裔议员高喊,佩雷茨是“儿童杀手”,屡次打断他的讲话,议长伊茨克当即威胁要把这三名议员赶出议会。
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抱出一具具黎巴嫩儿童尸体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以色列媒体也刊登了一些批评反思性文章,但这些文章很快就淹没在为惨案开脱、主张继续军事行动的评论里。以媒体指责真主党利用平民做掩护。一个名叫施瓦尔姆的人在《耶路撒冷邮报》上这样写道:“为什么人们看不到那些因为真主党的火箭袭击而失去父母和亲人的以色列儿童的照片,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那些在废墟里穿行的以色列人的录像,难道这些儿童的生命没有那些黎巴嫩儿童的值钱吗?”
多数以色列人立场强硬是因为他们认为,以色列输不起。彻底消除真主党的威胁,不仅是为了以色列北部的安全,也是为了以色列整体的战略安全——真主党背后还有叙利亚和伊朗。记者曾问一位出租车司机,以色列能赢吗?他说:“以色列必须赢,没有别的选择。”
以军承受更大压力
随着战事的进展,以色列人必胜的信心也有所动摇。战争伊始,以舆论一致认为:“可逮着机会教训真主党了。”一些人醉心于以色列的狂轰滥炸所显示的雄厚军力,甚至以色列股市也没来由地上涨了不少。
一个星期后,战事进展不大。真主党的“喀秋莎”仍像下饺子一样,不停落到以北部各城镇,战场上以军伤亡不断。以媒体也有些泄气,一些评论员开始问:我们的军队怎么了?为什么还没有搞定这些“喀秋莎”?
战争已过三个星期,特别是“加纳村惨案”发生后,以媒体的悲观情绪愈发显现。《国土报》的文章说,以色列国防军到底怎么了,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也是最悲哀的一个谜。
随着战事的推移,以媒体对于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佩雷茨的看法也不断变化。
战争初始,他们是“果敢、沉着和镇定的”。但“加纳村惨案”发生后,奥尔默特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称以色列在达到军事目标,重创真主党之前,决不停火,并给以色列人打“预防针”,要他们做好面临更多“痛苦和鲜血”的准备。
以色列评论家沃特尔说,奥尔默特的“大嗓门”恰好暴露了他的虚弱。
阿勒夫-本则认为,奥尔默特希望人们看到以色列是这场战争的赢家,而不是打了一个平手,因为平局即意味着以色列的失败。但是,不管奥尔默特的辞藻如何华丽、言语多么充满激情,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这场战争将注定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败笔。
以分析家指出,现在大多数政客们拥护政府,是不愿充当“趁火打劫”搞内讧的角色,一旦战争结束,对以总理、国防部长、国防军的大清算也将拉开帷幕。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