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日,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沟通·共赢——和谐社会中的媒企关系”专题论坛举行。以下是杜邦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徐俊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徐俊(杜邦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我问过一些在外企、私企、国企工作的朋友是怎么看待和描述媒企关系的。有一位朋友说,媒企关系就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有时候可以和平共处,但有时候又怕猫会吃掉老鼠。这些描述都不准确,企业和媒体的关系应该是水和舟的关系。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和谐呢?我们有一个目的,就是共同维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创造出我们的财富,这是媒企合作的基础。
我认为,既然是以和谐为目的,双方就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就应该是互利共赢。2005年到2006年,被媒体叫做跨国公司在华危机之年,跨国公司在每一个季度都会有一些大的状况,包括一些危机考验。有一家公司的统计说,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因为危机事件直接的经济损失是5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无从考证,但是这个概念体现出来了。杜邦的危机是从2004年7月开始的,可以说是这个阶段是第一家出事的。
一个关系的建立能够和谐共赢需要有一种定位,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弄清楚如何看待媒体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在杜邦有很多培训是针对外国或者国内经理人的。让他们了解如何与媒体进行沟通。对杜邦来说,媒体既是我们的传播平台,又是一个传播对象,它既是我们舆论环境的创造者,又是我们的客户、消费者,因此,必须把媒体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来分析看待。
从2004年到现在所进行的品牌调查来看,杜邦的品牌知名度
提升了38%,没有花任何广告费用,就是靠媒体的批评、监督。但是谈到杜邦的美誉度就比较差一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作为传播的主导人,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杜邦在整个事件当中比较坦诚地对待媒体的征询。
媒体对杜邦的报道,最早是从《参考消息》开始的,然后是网站、央视,接着就在北京的各个媒体当中全面辐射,在这种情况下,杜邦应该接受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和询问,不选择,不回避。面对媒体的批评和监督,我们曾经因为反应慢、滞后而出现了失控,这一次我们没有挑三拣四,也没有通过任何交易手段来改变媒体报道的趋势,而是在一周后把新闻邀请函发给各大媒体,请来100多家媒体,公开接受他们的采访。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令我们非常失望。比如,当时媒体的报道非常多,据统计,从2004年7月到8月的短短一个月里,我们亲眼看到的关于杜邦的报道有8000多篇,可是真正来我们企业或打电话咨询、采访过的媒体还不到100家。实际上,众多报道都是借助别人的报道来加以评论的。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多一些沟通,媒体能够多问问我们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